APP下载

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16-05-30付俊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影响因素

付俊

摘 要:通过聚类分析选取省市地区样本,利用2007—2014年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发现固定资产投入、技术投入和能源价格三个因素对地区单位能耗产生显著的反向作用。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因素影响最大;外商资产投入与地区单位能耗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關键词:能源消费强度;聚类分析;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0-0061-02

不仅能源消费量在工业化进程及地区经济增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消费强度作为衡量投入产出效率的指标更能反映出经济增长模式及工业化水平质量。能源消费强度(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GDP总量,即单位GDP耗能,反映的是生产效率指标。由于工业化水平地区差异显著,生产效率、技术引进及研发水平、能源价格和结构等因素都尚不一致,国内地区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存在较大差异,工业化进程不平衡及地区资源消费问题日益显露。

能源消费强度问题一直是有关学术谈论的热点问题。屈小娥、袁晓玲(2009)运用VRA回归模型得出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强度随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呈下降趋势。齐绍洲(2009)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和八个发达国家之间人均GDP差异的收敛性及其能源消费强度随人均GDP变化的收敛性,得出能源消费强度的差异随着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固定资产投资差异、能源价格差异、技术进步的差异缩小而缩小。其在另一篇文献中通过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估计得出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均GDP差异存在收敛,随着人均GDP的收敛,东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也在收敛,一些依靠高能耗实现经济增长的西部城市的能源消费强度也存在发散。

一、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区域差异聚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我国地区间能源利用效率的差异,寻求影响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测算我国各省市地区2007—2014年能源消费强度数据,运用SPSS聚类分析程序通过比较样本个体平方欧式距离并采用组间联接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地区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减少样本数量,降低之后数据处理分析的工作量。

根据欧式距离的大小把地区样本分为五大类:第一类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江西9个省市。此类省市地区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单位产值能耗偏低,能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费强度均小于1,其中北京和天津分别是消费强度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0.65吨标准煤/万元和0.95吨标准煤/万元。江西是唯一的中部省市,单位产值能耗为0.91吨标准煤/万元。第二类包括河北、辽宁、吉林、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14个省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省市。第三类包括甘肃、新疆、内蒙3个省市。第四类包括山西、贵州、宁夏3个省份。平均能源消费强度分别为2.51、2.67、3.56(吨标准煤/万元)。山西是唯一一个能源消费强度过2的中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产值较高,但单位产值能耗偏大。第五类只有青海1个省份,平均能源消费强度为2.78吨标准煤/万元。从上述聚类结果可以看出,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密切关联。

二、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显著因素,从不同聚类中选取省市作为研究样本。最终选择的地区包括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辽宁、山东、安徽、陕西、河南、吉林、四川、甘肃、宁夏、山西、青海16个省市作为样本变量。假设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因素包括能源价格(EP),地区差异(RE),固定资产投入(EI),技术投入(TI),外商投资(FI),能源结构(ES)和产业结构(TS),为了探讨各因素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上述16个样本省市2007—2014年各因素数据作面板分析。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可处理性,其中能源价格选用指数表示方式(上年=1),技术投入量是指当年技术市场交易量,能源结构是天然气消费量与煤炭消费量的比值(前提为两者数量单位均转化为标准煤单位),产业结构选用当年第三产业产值与地区总产值之比。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以及数据不平稳问题在此放弃了地区差异(RE)因素并对其他变量取对数,基于面板数据的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构建如下:

首先,关于混合模型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的选择,通过计算F统计量并且与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做比较,确定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说明个体效应较为显著。之后,关于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依靠Hausman检验值而定,Hausman检验值结果显示为10.6006,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下面列出了三种估计方法的回归结果,其中以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为说明对象。

能源消费强度影响因素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回归结果:能源价格变量回归系数为-0.1752;固定资产投入变量回归系数为-0.2641,t检验值为-10.1335;技术投入变量回归系数为-0.0582,t检验值等于-2.4787;外商投入变量回归系数为0.0482;上述回归系数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能源结构变量回归系数为0.0001,产业结构变量回归系数为-0.2269,t检验值均没有通过检验。Kao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上述回归结果具有一定的解释意义。

通过观察固定效应模型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发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消费强度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外商投入量与能源消费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外商资本投入力度的加强并没有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反而导致能源消费强度加大。地区政府不能单单只依靠招商引资促进能源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应关注专利技术的同步引进。能源价格、固定资产投入与技术投入对能源消费强度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对单位产值能耗的影响最为显著,固定资产每增加一个单位投入将能降低0.2641个单位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高的地区应加大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价格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但同时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能源价格机制,否则一味地依靠提高能源价格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会抑制能源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 齐绍洲,罗威.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7,(7):74-81.

[2] 曾胜,黄登仕.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基于1980—2007年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8):17-28.

[责任编辑 陈丽敏]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