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关注传统文化的内涵
2016-05-30邱翠轩
邱翠轩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价值。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使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主要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促进初中生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一、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品传统文化意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动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初中生树立榜样,带领初中生共同品味传统文化的意蕴,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比如讲初中语文《论语》十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材料。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教学情境,给初中生播放孔子讲学的视频和图片资料,让初中生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配合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我还会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从课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而且诸如“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之类的名言更是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初中生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品味传统文化的意蕴。
二、挖掘语文教材,发挥传统文化价值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找到语文教材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只注重培养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传统文化“人文性”的指导。
比如讲初中语文《范进中举》时,我不断地进行课型调整和创新,以创设出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首先我让初中生通读全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先把故事情节告诉学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带领初中生感受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从而让初中生理解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的现实。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将读书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不要学习范进,他读书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读书,在他那里已经变味了。在新时期,虽然科举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毒害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时时以范进为鉴,更好地审视自我。
三、联系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現。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传统节日,更好地向初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观念,从而使传统文化深入学生心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比如在过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去回顾经历过哪些端午节的习俗。这时初中生都比较积极,有的说端午节要吃粽子,有的说端午节要赛龙舟,还有的说端午节要选艾叶等。然后让初中生上网去查找资料,搜寻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哪些人物与端午节有关等。这时初中生会说与端午节有关的屈原,伍子胥。接下来我会让初中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关于他们的生平事迹,并最终每个小组由一人进行总结发言。我还会带领小学生观看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通过初中生查询资料、分组探究、实践体验,让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也在节日的气氛中优化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组织拓展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要想向初中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语文拓展活动,丰富初中生的文化生活,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锻炼初中生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要鼓励初中生多阅读一些文言文或者古诗词等,如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感受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掌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同时,鼓励初中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办学特点,开设“古文兴趣小组”,让爱好古诗词的初中生在一起深入交流,语文教师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从而使传统文化不局限于语文课堂。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初中生的文化生活,努力创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鼓励初中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初中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