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美育探析
2016-05-30关志辉
关志辉
美育,即审美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将美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的方方面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鼓励学生在看到外在美的同时,探究其内在美,从而助力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和未来人生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审美教育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明确美育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除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外,要结合教材着力加强对于审美的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四点。一是借助课本教材中的优秀文章,带领学生体会文字之美,进而从文字描述中体会现实之美,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学元素,提高生活品质。二是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获得感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于美的欣赏水平,完善和发展自身道德观念,塑造优秀人格。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做到欣赏美,更能够主动地、自发地创造美,并且将美的体验带出课堂,走近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通过美的体验吸引学生兴趣,利用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挖掘教材美学元素
1. 发现美的语言
能够被选入教材的文章,必然文笔流畅优美,音韵和谐,富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进行文章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朗读,在朗读中发现语言之美。修辞方法的运用、反复斟酌的用词和音律和谐的节奏,这些都可以让语
言富有魅力。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诗中,开篇的首句便将雪后山河壮阔的美景描写得气势不凡。“千里”“万里”两词,把空间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极写范围之深广。“冰封”“雪飘”两词则在动静之间相互映衬,勾画严冬气象。整首诗朗读起来豪情激荡,具有指点江山的豪迈气魄,这便是语言的力量。语言之美是文章最基本的保证,也是文字魅力的直观体现,初中语文的美学教育应当先从此处抓起。
2.体会美的意境
美的意境的塑造,是文学写作中的重点,同时也是美学教育的重点。中国文字简练通达,寥寥数字,便可以塑造出一幅优美的画面,这一点在诗词散文中尤为明显。如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写道,“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丝毫不加修饰,然而大量数字词语的使用,让读者顿生天地苍茫,人生寂寥之感,同时一幅颇具水墨特色的中国画也出现在脑海之中。意境有苍茫深远,也有清新自然;有慷慨激昂,也有低吟浅唱,不同的意境会带给人不同的审美体验,这是语文教学中所独有的,值得教育工作者细思和深究。
3. 塑造美的形象
美的形象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无论词藻华丽还是质朴,笔锋犀利还是温和,都是为了塑造一个美的形象,例如老舍笔下的冬天的济南,沈石溪笔下飞渡的斑羚。这里的美不只是表面上的美,更多的是拟人化的内涵。作者往往将自己的好恶和情感倾注于文章,善恶美丑很容易辨别。初中的语文教学要借助这些美的形象帮助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美的形象的塑造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周敦颐创作的《爱莲说》,塑造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形象,借物喻人,在描绘莲花高洁形象的同时,也赞美了像莲花一样的君子。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将闻一多崇高的品格和高度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美的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有机结合和内在统一,是美育中应该特别注意的要点。
三、多种形式进行美学教育
进行美学教育要跳出形式主义,通过多种方式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感知美的氛围,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正如文字本身就具有美感,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首先就值得研究。可以通过小游戏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发现汉字中的美。因此进行美学教育,我们要扩大教学范围,充分利用教材,但是绝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教材。除了课本中的内容,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对联、骈文、曲、赋等其他形式的文学。要注重视觉、听觉和知觉的配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排练情景剧的形式,还原文中内容,在增强学习趣味性的同时给与学生更直接的认知,将美从文字变为现实,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在进行诗词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诗中的内容画出来;在分析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炼人物或事物形象。同时,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授课时应该打扮得体,注意自己的精神风貌,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在美学方面的素质,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進行美学教育。
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发展审美教育的新内涵、新形式、新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在不断感受美的同时发展和完善自我,陶冶性情,洗涤心灵,让教育教学真正地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