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路径解析
2016-05-30把静峰
把静峰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与“学”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学素质化与学生能力培养并重的两个关键抓手。体现教师“教”的引领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准确把握这一方面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
一、“教”与“学”的关系分析
1.教师“教”的作用不容忽视
无论教学模式怎样改变、教学发展什么方向,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教师教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还是非常明显的,来自不同的学习教育背景,自身不同的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以及知识面的积累等,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差异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出启发引导的作用,学生不管如何学习研究,他们自身的思维拓展性以及层次、深度都有着一些不足,离开了教师有力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活动显然是杂乱的、无序的、浅层的。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辩证分析,教师的启发引导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水平,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
2.学生“学”的功能十分重要
学生的学须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会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了解语文知识这一方面。学生的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既包括自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也包括和教师互动完成学习任务,还包括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归纳梳理,使自身学习能力得到更高的提升。教师教的作用和學生学的作用同样重要,两者不可偏颇。二、“教”与“学”良性互动路径
1.将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融合
课堂教学既包括单纯的45分钟教学空间,也包括前延后拓环节,其中将课前预习的作用发挥出来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在教学中,通过教的方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技巧。要求他们学会制订语文预习提纲,明确预习活动中要学习哪些内容、具有哪些难点,通过教让学生在预习上提高技能技巧水平,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接下来就要让学生的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可以运用辅助工具进行知识的搜集,了解文章的各种背景资料,开展思考研究去熟悉课文内容,以及解决一些思考题等。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环节的融合,特别是发挥课前预习环节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2.将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提炼
教师和学生开展双边互动,要建立在一定的载体辅助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不再进行直接的灌输,而将教的环节设计为启发引导,使教成为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同时更要培养自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一方面的目标,需要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我在课堂中着力提炼教学中的要求,针对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梳理,渗透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设计出研究提纲。采取这样的提炼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语文教学的方向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直观地知道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须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3.将自主研究与启发引导融合
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体现在提高学的自主性、开放性等方面。在教师的启发提问或者思考题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能紧扣学习重点与难点,形成自己的思维成果,并且在小组这样的载体中进行交流讨论。但是学生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刻,角度不够广泛,很难达到更高的层次,这和学生自身的阅历基础、目光思维等方面有关。因此,教师在此时还要体现教的启发引导作用,既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要收放有度,既可以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思维方式的启发引导,也可以通过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启发。有了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和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活动的结合,大家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的劲头更足,效果更佳。
4.将个人学习成果与集体智慧融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学互动,要妥善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学习成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应当是包容关系,每一位学生首先要确定独立思维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不等不靠,阅读课文、查阅工具书以及借助其他的教辅资料,进行学习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不能闭门造车,研究出自己的成果之后,要在小组以及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回顾审视自己语文学习成果是否正确、全面、完善,应当采取怎样的路径进行提升等。
个人的学习成果须要借助于集体的力量进行补充完善调整,才能进一步丰富最终形成完善的学习成果。因此,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充分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踊跃思考,又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体现集体合作学习的作用,这是提升教学成果完善程度的重要抓手,也是突破教学中学生思维方式与深度瓶颈制约因素的重要路径。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活动的启发,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教和学良性互动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更为浓厚的氛围,让学生学习更富有激情和动力,这一方面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