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分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2016-05-30金艾娇
金艾娇
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寻找新的教与学的方法,实现新的变革,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班化分层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锐意课改人的目光,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探索。有的地方已初见成效,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刚刚引入它的课堂还普遍存在误区:
一、误区
1.学生分层“封”号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将学生按成绩和综合表现,分A、B、C三层,A层是潜能生,B层是中等生,C层是尖子生;在合作小组中对应1~6号。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往往是叫“号”,进行同层次的展示、评议,并据此给各小组打分,引入组际竞争机制。教师通常会说:“每(某)组的几号回答”,“每组的几号PK”。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名字就被相应的号数所替代,学生的个性特征被忽略,成绩就成为身份的最主要象征,有违对生命的个体尊重。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丰富的情感个体,他们在学校是接受教育的,以顺利地完成一个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与成长,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不少学生抱怨:“老师天天叫号,每节课都叫号,我都不知自己是谁了!”
2.知识分层“均”力
分层教学其次是知识分层,将知识点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基本积累,B层是综合运用,C层是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往往是平均使用教学力度,A层知识点A层学生回答,B层知识点B层学生回答,C层知识点C层学生回答。这种做法,貌似考虑周全,既让每个孩子融入课堂,又体现了所谓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实似是而非,这种机械地将知识层次与学生分层对应,是对小班化分层教学的误读。
从学生的角度看,A层、C层学生面较小,B层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A层知识是基础,ABC层学生必须完全掌握;B层是综合运用,大部分学生要求掌握,具体而言就是B层、C层学生要求掌握;C层是拓展延伸,C层学生最好掌握,A、B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
3.作业分层“分”练
分层教学还表现在作业分层,A层同学做基本积累的A层作业,B层同学做综合运用的B层作业,C层学生做拓展延伸的C层作业。长此以往,A层的学生总在A层次上徘徊;B层的学生A层知识不能得以巩固,B层知识就成为无源之水;同样,C层学生只注重拓展延伸,往往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A层、B层知识点不能举一反三,那么,C层知识点的训练常常成为空中楼阁。这样的作业分层,只是为分层而分层,根本起不到对教学目标的巩固反馈的作用,有害无益。
二、对策
如何走出误区,实施小班化分层教学?学生分层促进步。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什么?是打造学习共同体,是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C层的帮助B层的,B层的帮助A层的。在这个互帮互学的过程中,不仅让被助者受益,更使助人者受益。
1. 知识分层破重点知识点分成ABC三个层次后,在课堂上并不是平均使用教学力度,而是“夯A破B带C”。A层的知识点每个同学必须完全掌握,一点一点地夯实基础。一般不在课堂上展示,而以“分层检查”的方式进行:教师检查每组的C层的同学(组长居多)完成情况,C层的同学检查B层的同学,再和B层的同学分派一下,一对一地督促、辅导A层的同学。
在精准学情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B层次的共性问题。它是课堂的主攻阵地,是课堂展示的核心与灵魂。B层次的非共性问题,教师提供线索进行组间学习。可以让完美解决问题的小组向须要解决问题的小组派人指导,也可以是须要解决问题的小组向完美解决问题的小组派人学习后再组内分享。而C层知识在课堂上只是一带而过,它是知识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自我的show场,有兴趣的同学均可展示。
2. 作业分层明得失
作业分层,是为了分层检查各层次学生对B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B层的综合运用部分仍然是训练的重点。作业分层,首先是作业选做分层。A层的同学选做拿得准的1~2题,B层同学选做拿得准的和拿不准的各1题,C层同学选做比较拿不准的2~3题。其次是作业评讲分层。教师批改作业后,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反馈给轮流主讲作业的C层同学,并有针对性地辅导。然后再让其仔细查看同学的本次作业中的错题,加以印证,以便在讲解时做到心中有丘壑。
对于共性问题让其在课堂上讲解,错的同学及时订正;至于个性问题,让其将名单及问题提供给各组长,由各组长对本组的同学负责辅导。这样将作业分层以后,既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使每次训练落到实处:明得失,补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