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语文三维目标“围困”教学
2016-05-30李芳
李芳
《背影》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须要从“三维”角度展开,这是教学常规要求。如何有效展开整合优化,不让教学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负累,这才是教师须要重点考量的课题。下面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可以实地考察教师教学目标贯彻实施情况。
师:文章为什么以“背影”为题?
生:因为背影是文章的写作线索。
师:是因为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最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文中哪一次写背影最详细?
生:望父亲买橘子的背影。
师:这是一个伟大的背影,一个难忘的背影,一个凝聚着父爱的背影。为什么背影凝聚着父亲的深情呢?使用了哪些动词呢?
生:蹒跚、探、爬、攀、缩等。
师:从这些动词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呵护之情。除了动作描写,还写了什么呢?
生:衣着。
师:父亲的衣着有什么特点呢?
生:父亲穿着很朴素。
师:父亲穿着不好,儿子却穿着紫毛大衣。这是鲜明对比,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溢于言表。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反应呢?
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师:你读到这里是不是感觉父爱的伟大呢?
生:是的。
【思考】这是《背影》课堂教学实录片段,从这段师生互动对话中,我们能够清晰体会到教师的用心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普遍回应,学生没有感动,情感教育当然是无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功利化有关。
一、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硬性规定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不同维度、不同方向对课堂教学目标
设定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硬性制订了“三维”目标,为完成这些目标,肯定要引导学生向目标靠拢。结果很可能就像上面教學片断那样,教师生拉硬拽,学生依然无动于衷,教与学失衡,教学效果如何能够体现出来呢?
《背影》教学目标设计时,须要掌握作者、作品、字词等知识,也要学习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等方法,还要对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教师面对众多学习要求,须要有筛选意识,毕竟课堂容量有限,要求一节课解决所有问题也不现实,不妨将有些教学目标隐身处理,不作为公开任务去完成,却可以贯彻于施教行动中。如多种描写方法学习,只要有学习机会,都可以作为学习目标对待,且不用单独列出。如果教师有主动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就成为可能。
二、 “三维”教学情感目标是“软”任务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单独展开,任何割裂式情感态
度培养,都属于无力说教,学生并不买账。如上面教师一味灌输情感教育,而学生并没有受到触动一样。《背影》课堂教学中将情感渗透作为教学目标是无可非议的,这的确是一个教学重点。但是,情感目标有自身特点,其时效周期长,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让学生通过一节课就能够明了父爱内涵,这当然是不现实的。而且情感目标达成衡量标准不好确定,评估准确度不易掌握。对于这样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有长远目光,不纠结一事一时。如果像上面那样,教师急功近利式地设定教学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三、 “三维”教学目标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目标设计是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教学目
标又称为学习目标。既然学生是教学目标主体,教师是客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客体位置要摆正。教师随意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直接给出问题答案,都属于越俎代庖行为。学生得不到锻炼,教学目标达成自然是伪结论,如上面师生对话中,教师替学生思维,直接点出思想结果,学生处于被动的不接受状态,教学效果如何体现呢?
《背影》是描写父爱的典范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何让学生思想受到触动,这是教学目标设计时要重点考量的问题,也是教学目标的重要贴近方向。在具体操作中,如果不能让学生有感而发,只是教师反复强调情感渗透,无异于隔靴瘙痒。要给学生思考、感悟启示,留足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文本父爱描写的体验中,形成情感认知,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才是具有高价值度的。
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三维”教学目标是常规教学要求,教师养成“三维”目标意识是必要的。但“三维”教学目标不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围困者”,教师要有清醒认知,对“三维”教学目标有深刻理解。“三维”目标应该是一种教学意识,未必写在黑板上,也不一定要让学生都事先明了,将其贯彻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自然接受学习认知,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观才是最为明智的。教学目标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能够活用教学目标,不机械追求教学目标表象的达成,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