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培育青少年法律意识研究

2016-05-30王小梅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意识青少年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今天的青少年有什么的法治品质,决定了今后的中国是怎样的法治状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全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决定继续坚定不移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法治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青少年;法治意识

Study on cultivating legal consciousness of teenag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verall rule of law

Wang Xiaomei

Shanwe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Shanwei ,516600

Abstract: Teenagers are the future and hope of the country, todays young people have what the quality of the rule of law, determines the future of China is how the rule of law. The party on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whole party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 number of major issues carried out in-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 decided to continue to unswerving adhere to the Chinese socialism law road, socialist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to study to cultivate the young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has a very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rule of law quality.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Teenagers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國無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法律工作,尤其强调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法律体系必须随时代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鲜明的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

在依法治国上,有见识的领导者往往更加注重人的作用,因为立法者为人,执法的是人,守法的也是人。建设法治社会,主要是培育这个社会中的人,使这个社会中的人具备法治品质。而对于人的培养,青少年是比其他人群更加具有意义和价值。柏拉图举例说过,如果孩子们从一开始做游戏起就能借助于音乐养成法律的精神,而这种守法精神又反过来反对不法的娱乐,那么这种守法精神就会处处支配着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一旦国家发生什么变革,他们就会起而恢复固有的秩序。因此本文就如何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展开论证。

一、青少年范围界定

青少年作为从儿童到成年人的一个成长阶段,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品质、法治品质等各方面形成发展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够培育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与法律品质,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法治建设,非常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成。然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群体,包含那些人呢?目前,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阶段的划分并不一致。西方,一些发

展心理学专家认为,青少年是指从青春发育期开始直到完成大学学业这一发展时期,也就是

从十二岁到二十二岁这一发展阶段,联合国曾在一份文件中把6岁至25岁的人称为 “青少年人口”,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6-44岁之间的的人被列为青少年;在我们国家,儿童一般是指6周岁以上14周岁以下的人,少年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对于青年一般是指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的人。

然而孩子从6周岁左右已经开始,其已经主动积极的思考,一些价值理念也在迅速的形成,一些品质意识也在慢慢的建构,因此青少年年龄的起始阶段应当确立为6周岁;同时如果把青年确立为44周岁以下,一个与我们通常的认识不符,并且一部分的价值观法律意识早已形成,不是我们研究培育的对象,所以为了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将上线确定为22岁。将青少年确定为6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这个阶段,这一阶段刚好是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人的意识觉醒时期,价值观正在形成,加大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他们的法治观念,培训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增强青少年通过法律途径的维权能力。这样不仅能够避免青少年成为法盲,降低青少年误入歧途的风险,对建设法治国国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对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青少年的法制意识,能够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快速实现。

青少年今后将在国家法治建设的未来承担中承担重要使命,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所具备的法治品质将会直接国家今后法治建设的状况,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首先,今天中国青少年身上的法治意识和其具备的法治精神代表着未来中国民众的法治水平,今天的青少年是明天的立法者,今天能够培育出什么法治意识的青少年,明天就制定出什么样的法律制度。其次,未来的执法者和司法者将在今天凡人青少年中产生。“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法治的核心是治官、治吏、治政府”法治之要,要在吏治。执法者和司法者对待法治的态度和实践法治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于法治的信任度,关系到法治建设的进程。如果执法者和司法者缺少法治品质,则法治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就是在培养能够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未来公务员队伍。通过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和法律精神,为他们未来自觉实践法治行为、维护社会法治创造条件。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能増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维权意识。

(二)生命存续和人身自由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

违法犯罪对青少年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严重者将导致青少年前途尽毁甚至丧失生命,因此,遵纪守法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保证。法治意识是青少年自觉守法行为的思想保证。青少年自觉守法源于对法治本质和作用的认识,源于对现行法律和法治运行的正确评价及自身的法律知识和修养。一般来讲,当青少年能理性认知法律在社会资源分配,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自由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法治对现代社會发展的进步性、科学性和必要性,认识到法治与其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时,他们就会真正地认同法治、信任法治并依赖法治,在行为上就会正确地行使权利并积极履行义务,从而保证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三、国外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的经验

他山之石。新加坡法律教材设计非常科学合理,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材以卡通漫画为主,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以鲜活实例为主。新加坡中小学的法律道德教育课程是从对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公共事件讨论和阐释中,使学生逐渐理解規则、公共等概念,为学生将来成为守法公民夯实基础。在中学阶段,新加坡的教材设计内容以民主和公民为主,主要包括公民权利、公民责任、公民职责等等。另外新加坡的各级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法治实践,让学生能在校园环境体验法治、参与法治实践。新加坡在加强课程和教材设计的同时,也加强法治教育队伍的培养。一方面提高法治教育专业教师的法治水平,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行政后勤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也纳入法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同时还吸收校外的律师、法律顾问、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法律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这样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教育者,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增强法治实践感受。

优化社会环境。新加坡人认为,要构建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社会,必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整个社会社会关系,包括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与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个人的关系都纳入到法律调整之中。使国家、社会、个人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能受到法律的规制。因此新加坡法律条文非常具体明确、巨细无遗并且法条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新加坡法律规定,在使用公共厕所后不冲水,罚款1000元,在电影院抽烟罚款500元,在家抽烟被邻居闻到烟味控告,也会得到重罚。这样每一个公民能工明确的知晓法律,每一个执法者能够准确的执行法律。因为法律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受到什么的惩处,一目了然,无需研究讨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执法者随意自由裁量,杜绝了特权和例外。新加坡商业事务局局长格林奈,亲自处理过新加坡七大著名商业案件,为新加坡国家追回了巨额资金,以判案公正、快速、准确而闻名,曾经被誉为杰出公务员,但是因为说谎罪而陷入牢狱之灾。新加坡廉洁的政府制度,保证了不论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还是执法机关和普通民众在受到法律惩处力度上完全一致。每一次的政府人员犯法能够做到应有的处罚,这样使在社会青少年当中散播下法治的种子,也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美国也是法治建设做的相对比较好的国家。美国对青少年的法治意识的培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课程教学培育,二是通过青少年社会实践培育其法律意识。在美国,大部分州已经形成系统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开设公民与政府、权益与责任、宪法等课程,中学学校还开设法律研究、法律辩护、法律制度等课程,到了大学开设选修课美国的政治制度、行动中的经济、法律与政治等课程,通过这种课程设计,让大部分青少年不仅了解了法律知识,同时也渗透了法治精神,并且进行了爱国教育。另外,在课程教学中配合多种课堂教学时间,例如模拟联合国、模拟参议院、模拟法院审判等等。

在美国,许多学者认为,只是单纯的向青少年灌输法律法规,并不能使他们的法治意识提升,真正有效是实践的反馈。美国学者麦克菲(Walter Mcphie)所指出,公民教育要想成功,必须注到三个方面:适当的课程(指学科课程);在班级与学校运作中的民主过程和民主参与模式;校内外可供学生实施民主行为与责任的机会频率。因此,美国把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学校培育青少年的重要途径。在美国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只要有:一是构建“课堂中的社区”,主要是通过将社会资源人事邀请到学校,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学生模拟一些著名案例或者在社会有争议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有价值有意义的辩论等;二是搭建“社区中的课堂”,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参与或成立社会团体,面对真实的情境,接触法律专业人员,参与法律活动,最终能推动法律政策的执行。这些活动的参与,是青少年感受到法律不仅在纸上,跟在生活中,增强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效果。

另外境外一些高校的管理经验也有借鉴之处。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采取学生自治制度,学生不仅管理自己,还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例如在台湾大学,学生不仅列席各系的课程委员会和系务会,而且可以在会议上发言,参与议事。全校学生可以直接投票选举学生会会长,会长可以任命其他学生干部,学校不干涉学生会的选举活动。学生会的选举制度、组织制度、议事制度、预算制度等样样俱全,仿照政府部门相应的制度设立实施。学生会机构除了行政部门之外还有议会部门,议会的代表是按各学院人数比例选出一定名额组成的,其职能是监督行政部门。

四、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途径

(一)构建系统科学的法治教育体系。

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在学校法治教育中,建设从小学、中学、大学衔接合理的法治教育体系。包括设计适合小学、中学、大学不同层次学生的教材,开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提供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实践活动。在教材设计上,小学法治教材可以是漫画形式的,中学教材可以注重生活实例的,大学教材注重理论论证与逻辑思维;在课程设计上,小学可以学习公共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在中学可以学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关法律,在大学开设法学名著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在课外实践方面,小学开展班级民主选举,中学阶段在社区中服务,大学在学生会、以及校外法律机构中实践。

(二)加强法治课堂教育与软性教育方式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合力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氛围。

长期以来,我们对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育主要通过课堂培育为主,在課程建设上花大力气,但是在体育、美育以及实践课程的构建中,没有融合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因此我们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青少年对法律认知问题,甚至青少年对法律认知问题也没有解决,更没有解决青少年法治行动问题。相反在国外,很多学校将法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而且学校会给学生创造很多实践的机会,从而能够收到比课堂灌输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加强教育者法治素养建设。建议给中小学除了设立专门的课程外,中小学也应当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相应的专业法律教师,同时对班主任、辅导员、学校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进行法律培训,使他们能够精通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学生管理条例、学生伤害事故管理办法、学籍管理条例、规定教师与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条例、经常处理学生事务的程序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法律课堂增强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还能使其在于班主任、学校后勤人员、学校行政人员发生对应关系时,法治意识进一步被巩固和增强,而不是被反向证明。

(三)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建设。

领导干部不仅肩负着领导和管理国家事务事务的重要职责,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是判断社会主义法治水平的标尺,是全民守法用法表率。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能够做到规范立法、严格执法、公平守法,不仅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关重要,而且对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大环境建设。

通过考察国内外青少年法治意识教育发现,法治意识的培育效果和社会法治环境息息相关。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作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存在于社会当中,无法与社会相隔离。在所有对青少年法治意识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他们拥有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成熟的法治社会。这说明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对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识具有积极意义。相反,如果社会环境歪风邪气盛行,特权现象屡屡存在,同样的违法犯罪行为,因为权势地位不同判决结果大相径庭,那么学校的法治意识教育说的再形象生动、再天花乱坠,也会有由于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与脱节,而被学生所厌弃。因此要培育青少年的法治意识,首先要打造法治教育的有效软环境,使得在这些环境中的社会互动,帮助人们学习组成其文化模式的价值观、规范和信仰,进而增强培育法治意识的效果。

总之,对培育青少年法治意識,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社会的配合,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窗体顶端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4-2-18(1).

[3]肖建国.社区青少年法律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53.

[4]赖新元.新加坡中小学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及启示[D],外国教育研究,2002(8):63.

[5]谢佑平、王永杰.多元视野下的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策略、途径及启示[D],青少年犯罪,2007(3):62.

[6]袁芳.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6(23):19.

作者简介:王小梅,1979年,女,陕西大荔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与法律。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201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培育青少年法律意识研究》(项目编号:MYZX201637)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意识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