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竹笛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分析
2016-05-30雷黎媚
雷黎媚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音乐文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民族音乐正逐渐崛起,人们对于民族音乐中曲风、乐器探究的兴趣空前高涨。对于民族乐器的喜爱进而学习,成为了当下较为流行的文化热潮。本文以民族乐器中的竹笛作为分析与研究的对象,简要阐述了竹笛起源及发展的过程,也提出了竹笛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此类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改善竹笛教学的措施,旨在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竹笛 教学时效性 方法分析
俗话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近年来,这句话的含义正在被无限的扩大。不但国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民族乐器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和音乐爱好者,也对我们民族的音乐和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竹笛为例,起初仅作伴奏之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进步,竹笛不但能够作为独奏乐器在舞台上演奏,甚至在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学习竹笛的专业和课程,这不仅是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更是民族音乐底蕴的提升。因此,对于提升竹笛教学时效性的方法研究,就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竹笛的起源及发展
竹笛,作为典型的汉族音乐乐器,发源于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那时人们将黄河流域的竹子砍下,制作成可以进行吹奏的简单乐器,在古书中有“伐竹于昆镁,吹之如凤鸣”的记载。在汉代时,张骞通史西域,将进行横着吹奏的横笛引入我国,使当时的横笛吹奏蔚然成风。南北朝时期又对竹笛进行了一系列的加工和改良,使其吹奏的音律增多,更加的富有韵味。自唐朝起,将竹笛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区分:以横向吹奏的为笛,以竖向吹奏的为箫,并开始在竹笛中加入笛膜,而后,将竹笛中的箫传人日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竹笛吹奏大家赵松庭对竹笛进一步改良和演变,发明出排笛,不仅使竹笛的音域进一步扩大,还在吹奏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除此之外,由于竹笛不断随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发展,使得其在众多戏曲领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戏曲的类型,还可将竹笛大致分为:为昆曲伴奏的班笛(或曲笛)、为河北梆子伴奏的梆笛、进行乐队演奏的定调笛、具有地域色彩的玉屏笛,以及一般供学生学习使用的短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同时,国家对于民族文化大力宣扬和倡导,使得竹笛这种吹奏乐器更加的贴近与融入进人们的生活,很多退休人员进入老年大学,进行竹笛乐器的学习,并组建起小型演奏团体或乐队,不仅为晚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乐趣,还发扬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品质。此外,很多高校也因此专门设立了竹笛教学课程,并聘请专家、艺术工作者等进入校园,发挥他们的余热,为学生教授竹笛知识。竹笛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我国音乐文化传承中的瑰宝,因此不仅需要将此乐器继续发扬光大,更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对竹笛吹奏的形式和曲谱加以不断完善和创新,使之得到更为良好的文化传承。
二、竹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
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竹笛课程,但作为教授学生吹奏竹笛的教师,却大多缺乏雄厚的竹笛教学功底和竹笛吹奏基本功,因此,很多教师只能通过对竹笛专业的一般理解,结合曲谱,为学生传授有限的指法、呼吸技巧和吹奏技巧,对于竹笛吹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其他技巧问题则知之甚少。此外,在教授过程中,大多通过吹奏曲谱的数量来提升熟练度,缺乏对基础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这样虽使学生的竹笛吹奏技巧能够得到一定提高,但专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二)缺乏较为先进的教材
从目前高校设置的竹笛教学课程来看,所选用的教材多为传统竹笛教授教材,发行年份较早,其中所涉及的曲谱也较为陈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竹笛乐谱时,只能学习到陈旧的曲谱,不仅缺少时效性,更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竹笛的欲望与乐趣。同时,由于教材较为陈旧,部分乐理知识虽能使用,但更多的指法与吹奏技巧已经与现今竹笛的吹奏技法脱节,很多竹笛吹奏技法的更新,在此种传统教材中是无法学习到的。
(三)教学模式枯燥乏味
很多开设课程的高校,在竹笛教学模式上均采用老套的方法:教师先做竹笛吹奏示范,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示例各自做吹奏练习。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音频,进行竹笛名家名曲的赏析。仅仅以此方法进行竹笛教学,非但不能对有问题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逐一指导,还会使教学无法形成因材施教,致使竹笛教学整体过程枯燥乏味,严重缺乏新鲜感与创新意识。
三、改善竹笛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首先,高校中竹笛教师的自身能力应当有所加强。从自身能力与水平入手,对竹笛教学工作多做研究。在音乐类和民族乐器类书籍中,寻找出与竹笛相关的文字和内容多做揣摩,并应在互联网上搜索竹笛的吹奏视频与影像,从观看视频中,总结和归纳出适合融入到教学之中的观点和理论,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每天坚持做与竹笛吹奏有关的吐纳和气息的调整,对标准的指法进行演练和熟悉,即提升个人的基本功,增加自身的教学软实力。再次,高校要对进行竹笛教学的教师进行定期的进修和培训,聘用具有专业水平的民族乐器演奏家或音乐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为教师在竹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能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对竹笛课程及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容易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教学热情,从而有利于竹笛课程的教授。最后,高校可与同样开设竹笛课程的院校进行竹笛课程方面的经验交流,开展高校问竹笛课程的研讨活动,邀请各个院校的竹笛教师及相关专家参与研讨,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自身在竹笛教学中的优点和优势,同时提出自身的不足,并由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此种做法,不仅会加强各个高校间的联系与合作,更会使竹笛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进而提升竹笛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引进先进的竹笛教材
较为传统和陈旧的竹笛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竹笛教学与学习的整体目的,需进行教材的更换,而在竹笛教材更换与引进时,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纸制教材的选取。参考国内众多开展竹笛教学课程的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对竹笛吹奏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的选取适用的教材,如《吹Ⅱ向竹笛》《竹笛入门基本教程》等,年代较新,内容、曲谱与时代相符的教材。此外,对于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也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部分教材中可做引用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教材的自我编撰,此类教材则是完全为学生量身打造。其次,视频教材的选取。针对学生对竹笛的认识较为片面,又对课程理解较慢的特点,在进行竹笛教学时,要进行视频教材的添加,如赵松庭、陈悦等竹笛大家作品赏析等,使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不但能够增加吹奏的技巧,还能对旋律、节奏进行把握,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最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端的教材选取。此类教材的选取上,可由教师在互联网上对相关内容进行选定,并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学习,还可由学生在计算机或手机中下载慕课客户端,进行相关竹笛网络教学的自学。以上对于竹笛教材的选取,也为竹笛教学的时效性做出了相应的推动。
(三)创新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为提升竹笛教学的时效性,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多元化的创新。首先,在进行课堂上的竹笛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好学生的基础、兴趣及对竹笛的学习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将学生按学习程度分类,对于认知能力较弱、学习较为缓慢的学生,主要进行教材的讲解,并使其对基本的指法、呼吸方法等进行扎实训练: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为其增加部分提高内容,并使学生组成竹笛学习小组,采用由强带弱的帮扶性模式,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竹笛的兴趣,应将互联网与竹笛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在授课之前,需结合互联网资源做好相应的课件,在进行竹笛教学时,通过课件使学生对竹笛的吹奏指法、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多归纳出带有竹笛吹奏的电影及电视片段,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播放。例如:在课堂上播放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片段,其中的主题曲《牧羊曲》则是典型的竹笛吹奏曲且,并由教师在影片播放时进行同步讲解竹笛吹奏《牧羊曲》所呈现出的悠扬、婉转等特点,及欢快、凝住等表现形式,使学生从视、听这两个角度对竹笛吹奏的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还需为学生介绍进行自主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如中国慕课网、中国竹笛网等,以此来不断增加和提升竹笛教学的时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竹笛作为民族音乐中较为常见的乐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学习,同时,高校中也陆续开设针对竹笛进行教学的课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学基本功薄弱,及竹笛演奏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但随着人们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定会将竹笛教学这门民族的音乐文化课程逐步健全,并且,改进后的竹笛教学必将具有较长的时效性,会对竹笛这种民族乐器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这也是民族音乐所继续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也希望此种民族的乐器能够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与喜爱,唯有如此,民族音乐与民族乐器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