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丝背景下岭南元素民乐探索

2016-05-30刘妍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民乐多维度

刘妍

摘要:五岭之南的广大疆域称为岭南。岭南元素的民乐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外。《步步高》《彩云追月》《赛龙夺锦》《月光光》等经典民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焕发着魅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海丝为主题的首个民族交响乐套曲《丝路粤韵》在国内外展开巡演,岭南元素的民乐在表现上积极探索、多维度呈现,彰显岭南音乐历史传承中的张力和精神活力。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岭南元素 民乐 多维度

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政治地缘、人文风俗等因素影Ⅱ向,岭南元素的民乐呈现出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历史风貌。在国家“一带一路”顶层设计中,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呼之欲出,在新的征程中跃跃欲试。民族交Ⅱ向乐套曲《丝路粤韵》顺应时代潮流横空出世,其在表现展演形式上呈现多维度探索。

一、岭南地理概念简述

“岭南”特指古代属于百越地区的五岭之南的广大疆域。这个疆域,追溯渊源时,应指秦时的“岭南三郡”(南海郡辖今广东大部,桂林郡辖今广西大部与广东西部,象郡辖今广东西南部与广西南部以及越南北部与中部):描述近代岭南时,则应泛指广东、广西、海南。

“岭南土著”指古代百越地区的岭南越人,“应是由当地原始部落先民发展形成的。出现在10万年前的‘马坝人应是岭南越人的祖先。”出现在1.8万年前的“柳江人”应是岭南西瓯人的祖先。百越族群中,一向居住在岭南大地的南越人、西瓯人、骆越人等及其后裔,除了较早融合于汉族者外,其“嫡传”者主要是近代壮侗语族各少数民族。

二、岭南元素民乐特点

岭南本土民乐,具体包括壮侗语族之岭南少数民族歌乐中使用的乐器,如汉族的广府、潮汕、客家等民系以及桂柳人、平话人之歌乐,但整体论述或追溯渊源时,也将涉及其他民族的其他乐器。悠远细腻,多为竹制或木制的吹管乐器萧、笛、笙、葫芦丝:音色清澈明亮富于表现力的拉弦乐器二胡、高胡(又称粤胡、南胡)等;欢快热烈的打击乐器锣、鼓、板等;缠绵柔和表现层次多样的弹拨乐器琵琶、古筝、三弦等。岭南民乐根植于岭南的原生文化。“其总体特征是以岭南本根文化为核心,百越文化为氛囤,带有明显的区域特点的原生文化。”

三、海丝背景下的岭南民乐

西汉初年,汉武帝开辟的航线,标志着广州成为海丝的发端和起源。2000多年来,岭南一直保持着与世界紧密联系,一直受惠于海上贸易带来的可观物质基础。2013年9月,国家启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岭南人理应抓住机遇,迎风破浪、再创辉煌。民族交Ⅱ向乐套曲《丝路粤韵》自去年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首演以来,不断地在国内外巡演,将岭南元素的民乐创新性地多维度探索,取得专家学者观众的好评。

以海丝为主题的首个民族交响乐套曲《丝路粤韵》,展现了一幅海上丝绸之路的绚丽海洋风光,让人经历一次奇幻的音乐之旅。全套曲含七乐章,依次为《开海》《祭海》《远航》《异域》《乡愁》《归来》《新梦》,时长70多分钟,惊喜不断、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体现了浓郁的海洋风光、岭南风情和岭南音乐元素。

四、岭南元素:潮州大锣鼓惊人表现

潮州大锣鼓在“迅雷不及掩耳”中拉开进军海洋的大幕,在第一乐章《开海》中,美丽的南粤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凭借面朝南海独特地理优势,古百越先民们早在秦代前就开始出海,他们开辟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接着,大气恢弘的潮州大锣鼓吹响了开拓海上丝绸之路的号角;欢腾的快板,音乐情绪热烈振奋,令人欢欣鼓舞;充满浓郁岭南音乐风格的慢板,深情而优美,如歌如梦:再现的快板及尾声,气势磅礴、激越豪迈,象征着船队乘风破浪、一往无前,表现了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美好的向往。本乐章从宏观上表达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海洋的情怀与畅想,体现了锐意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

这是以大鼓为指挥的管弦鼓乐形式,气势磅礴、形式庞大、表现能力极强,既可以表现细腻的诗情画意又可以表现气壮山河的历史事件的纯器乐音乐形式。表演形式上有坐定演奏式和游行演奏式。潮州大锣鼓以司鼓为中心,司鼓者以大鼓的音响和双槌的动作手势,进行自我表演和指挥全班人马。大鼓的鼓心、鼓边、鼓沿、响击、闷击、轻击、重击以及这些部位与击法的组合,大约有三十种不同的音响变化,加上各种不同节奏型,就构成一套复杂的艺术音响表现手法。此外,双槌的手势动作大约也有三十种,一个潮州大锣鼓鼓手相当于一个交Ⅱ向乐队的指挥兼乐队的司鼓。

五、岭南元素:经典民歌营造乡愁

岭南元素的经典民歌脍炙人口,曾影响一代代岭南人和海外华人华侨。岭南音乐除了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粤语地区广泛流行以外,还在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各地如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粤籍华侨中广发流行,华侨们称之为“乡音”。在第五乐章《乡愁》中,面对茫茫大海,思绪却停留在家乡,想起了乡亲们那忙碌的身影,乡愁涌上心头。艰辛的航行,乡愁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也是孤独无助时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漂泊海外,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临行前父母的嘱咐,妻儿的守望,孩童的嘻戏,那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乐曲采用了岭南民歌《落水天》《月光光》和岭南音乐《彩云追月》等歌曲的主要元素,营造了乡愁的朦胧印象。作品为再现性三部结构,音乐主题通过调式色彩的不断变化引深主题内涵:中段略带童趣的小快板音乐主题在不断裱花的调性中,使音乐形象逐步丰满起来。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岭南腹地广州做好了准备吗?如何积极应对?在第七乐章《新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听众心中自会有答案。穿越历史长河,顺应时代潮流,进入新世纪,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乐曲引子与第一乐章《开海》遥相呼应,音乐的主题动机采用了《赛龙夺锦》《月光光》《惊涛》等岭南音乐元素与旋法,新颖的现代和声语言、时尚的流行节拍韵律,以磅礴大气的音乐情绪,憧憬未来,抒发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豪迈情怀。

岭南民乐是一种标题音乐,表达方式直接,情感真挚热烈,乐曲标题和内容表达统一形象。发源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风行国内外而享有盛誉和众多的听众。它以民间曲调和某些粤剧音乐、牌子曲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古代特别是江南地区民间音乐的养料,经过近300年的孕育,完善和发展以来的地方民间音乐,结构上以简驭繁。它以器乐的丰富音乐和宽广音域,以及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写景、抒情、状物,因而地方色彩浓郁,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岭南民乐擅长长于生活小境的描摹,对传统的生活情趣无不流露着关注。欣赏它,并不一定要在其中发现重大的社会人生主题,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常常带给娱乐的感受。

六、岭南元素:域外乐器凸显民乐味道

广州荔湾区的“西来初地”是南朝天竺国高僧菩提达摩东渡广州上岸处。岭南自古顿受域外风土人情的熏陶。第二乐章《祭海》祭海是出海远行前的重要仪式,也是“国际惯例”——出海的人们在祭拜南海神的时候,祈愿海不扬波,出入平安。因此黄埔区有个扬名天下的“菠萝庙”。音乐由面对大海的呼唤中开始,表达了虔诚的祈望和真切地感悟。调性的自由移位体现了人们在出海前对故乡的无尽眷恋,立体化的配器音响则追求对大海的诗意描绘。本乐章通过对祭海仪式的刻画,表现人们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

广州古代海丝是一条繁华的海上贸易商道,一座辉煌的东西方文化桥梁,一条韧长的人类交流纽带也随之繁衍。第四乐章《异域》航线中串起了一个个国度,处处充满了异域情调。作品选用了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的民歌及音乐素材作为曲式发展的重要依据。曲体结构显示中国船队与异国风情的主题音乐相互穿插、相向而向,通过对马琳巴、钢丝筝、康加鼓、小三弦的波咧等特色乐器的旋律写作以及采用复调、对位的创作技法,加深了对异域风土人情的渲染,表现中华船队途经各国与当地民众人文经贸全方位交流的热闹情境。

七、岭南元素:多维度表现海丝风情

远航谋生是对生命热爱的体现。第三乐章《远航》乐曲的结构是一个复三部曲式。在号角齐鸣的前奏声中,庞大的船队开拔起航。A段的第一主题表现船队在海天一色、波浪起伏的大海中徐徐前行:第二主题由轻快地弹拨乐奏出,表现船员们在碧波粼粼的海面上心情格外开朗,满怀对遥远国度的探索和向往。结束部号角齐鸣的音乐再度出现。B段第一部分将A段的两个主题动机演化成一个新的主题在各个调上展开。第二部分表现天色渐晚,乌云密布,继而狂风暴雨、恶浪滔天,船员们英勇无畏,齐心协力,艰难、顽强地与惊涛骇浪搏斗。展现部的A段和辉煌的尾声,展现出庞大的船队战胜种种困难,气势磅礴、昂首奋发地向着胜利的彼岸驶去。风雨无情人有情,表现海丝中人们团结一心与命运抗争的场景。在民乐的使用和配置上,如高胡、古筝、琵琶、葫芦丝等配合默契。高胡中高亢的音调音域,瞬间情绪由低谷调至高坡,兴奋高涨,适合以海为生的人们休闲劳作时消遣放松。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岭南人常独领风骚。这与其长期与大自然抗争,在暴风雨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环境密不可分。第六乐章《归来》烟波浩渺、千帆竞逐,经历千辛万苦,远航归来。乐曲描绘了从海丝远航归来的人们,受到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大家载歌载舞尽情地表达喜悦之情。敲Ⅱ向古代最重要的商贸工具——算盘,寓意着互利共赢的丝路贸易不断扩大,表现归来时的喜悦情景、一派繁荣的贸易场景。将敲打算盘融合至演奏中,充分体现岭南人性格中灵活多变、善于审时度势。

七大乐章,从时间、空间、动态、静态等维度唤起人们无限地想象,乘木船而来的古代“海人”,视乎向今人诉说着2000多年来,前人经历过的各种经历。或时空交错,或动静结合,穿越感和时代感并存。民族乐器上系着的红绸,既是寓意吉祥,又是浩渺大海中人们的希望象征,精神上图腾,想象延绵无限。《丝路粤韵》民族交响乐套曲的内在表现形式创新,既尊重岭南地域的风俗风情,又跨时空地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韵味,延续中华之梦,回味无穷、寓意深长、乐在其中。

《丝路粤韵》是岭南音乐的缩影更是进步。岭南音乐不仅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而且群众基础深厚,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无论城市或农村,喜庆节日、传统节日,都会播放或演奏岭南音乐暖场,作为主旋律等。街头巷尾星罗棋布的私伙局、曲艺社团,假日或业余时问,都会演奏岭南音乐或唱上几句粤曲。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岭南地区的龙舟赛可谓壮观,一曲《赛龙夺锦》把气氛推向高潮,热闹场面呈现出生机勃勃欢乐和谐,彰显岭南音乐历史传承中的张力和精神活力。在海丝背景下,在新媒体、“地球村”等时代趋势环境下,岭南音乐势必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民乐多维度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民乐国祥
“多维度评改”方法初探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多维度市南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信息论翻译的多维度探索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