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思路

2016-05-30孙卓君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年员工

孙卓君

摘 要: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企业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作为攻坚主力军的企业青年员工,必须全身心投投入到企业的发展、创新中去。但同时,青年员工,特别是刚步入职场的青年员工,往往因初入职场的不适应而陷入情绪低落期,对自己的职位和工作产生倦怠。因此,针对如何使企业与青年员工在追求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间取得平衡,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提出青年员工职业适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社工介入

中图分类号:F272.92;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93-02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务院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实验总体方案的批复》,苏州工业园区要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中做排头兵,做本轮转型升级的引路者。特别是批复中提到的“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对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各大企业而言,这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不小的挑战。根据对近几年来苏州市工业园区企业的用工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频繁的“人员频繁流动”、“高端人才缺失”就是一直困扰园区企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问题之一。人员的“频繁流动”、“高端人才不愿意来”和“留不下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定是极为不利的。吸引初入职场的青年人才加入自己的企业并不难,难的是能让青年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这不仅仅是给予员工丰厚的薪酬待遇就足够的,更要让“新入职”青年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更好地保留人才,避免人才流失,因为对于新入职的青年员工而言,他们在企业的职业适应状态对他们去或留起到决定性影响。

二、研究的意义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良好的适应能力意味着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我们本能地对学会适应比对其他任何东西都感兴趣。”同样地,职业适应的成功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就是做好工作的一半。职业适应是我们个体完成社会化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一个必经过程,对于每个准备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高校毕业生,更是融入职场和工作所必须学会的首要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企业社工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服务体系,但相信通过一次次实践和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社工服务体系和介入机制指日可待。同时,我国对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较多倾向于调查研究等理论层面,并没有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评估职业适应的需求情况,并加以应用于实际中。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后期实践部分的探索和推进,通过社工介入,以专业的方法和手段,为陷入职业适应问题的新入职青年员工寻找解决适应问题的办法。由于企业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此次对企业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活动,仅作为一次小组工作应用和企业社工介入的尝试,希望通过此次小组工作的推进和开展,记录并总结此次小组工作介入活动中的可取和不足之处,为苏南地区甚至长三角地区企业社工介入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三、职业适应的概念界定

适应是通过调整发展主体性动作以满足客体变化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协调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而职业适应是指个人与某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指个体在职业认知和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态度、习惯、行为和智能结构,以适应职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

大多数学者认为,一个人从走进职业生涯到完全适应职业生活,只有通过观察、认知、思考、模仿、认同、内化等一系列过程来对所在单位的职业实践、职业规范、职业文化和职业环境等加以摸索学习,才能达到对职业生活的能动适应。

对于新入职青年员工,由于对各方面的不了解、不熟悉,最易发生职业适应问题。而这种不适应体现在角色适应、心理适应、生理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这四个方面。一是角色适应,即对所从事职务的性质、地位和职责的适应。作为新入职的青年员工,短时间内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到职场人角色,一般情况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具体表现为不能及时转变作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把自己和社会都看得过于理想化,不能根据当前角色变化和实际环境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实现角色适应,是进一步实现职业适应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心理适应,指人的大脑对职业各种信息引发的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注意、情绪、意志、性格等,其中人在情感上的适应尤为重要。环境的变化促使当代青年必须调节自己的情感与之相适应,如果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必要的情感认同,不仅会影响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情,甚至会产生失望、不满和排斥等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调整和矫正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这些不良心理,必然会影响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情况。三是生理适应,指人们对工作时间、节奏、劳动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的适应。与学校学习生活不同的是,进入职场后人们的时空概念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都有所变化。当代青年在就业初期感受最明显的不适应就是感到时间变得不够用、工作强度和压力大、生活节奏变快。在这种情况下,新入职青年员工应注意科学管理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并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只要保持规律的工作、生活节奏,生理上的不适应才会很快消失。四是人际关系适应,指人们对新的工作群体的适应过程。初入职场青年员工的人际关系在一定时间内还是基于学校所熟识的同学们,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很少有利益上的冲突。但进入职场后,出于不同的目的和想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复杂,交往对象的范围也涉及了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人,因此,交往方式和方法与大学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青年员工注意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以尽快适应融入新的群体。

四、应对“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思路

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从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出发,深层挖掘影响青年员工职业适应的各方面因素,基于企业社工应具备的专业原则: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原则、增进企业福利原则、专业介入原则、真诚和尊重原则、案主自决原则等,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技巧,全方位为企业员工解决职业适应问题,促进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通过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证研究,在分析和了解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介入方案和项目计划,对存在职业适应问题的新入职青年员工进行小组工作介入,并通过对比介入前后服务对象职业适应问题情况的变化,总结小组工作的不足和经验,为以后的进一步小组活动设计和服务体系的完善做好准备。

首先,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企业为例,对企业的新入职青年员工职业适应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鉴于现在国内尚无成熟的职业适应性量表,所以此次调查在参照吴玉峰、滕玉成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职业适应性量表,问卷共分为生理适应、心理适应、角色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四个维度。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并用SPSS软件建立测量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根据生成的图表对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

其次,根据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对访谈资料的整理,进行需求评估,分析目前该企业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情况,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不适应问题,如果存在,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哪些原因造成新入职青年员工对所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产生了不适应。

第三,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和原因,设计社工介入的方案,包括具体的项目设计内

容和具体的实务内容,实务内容包括接案阶段、预估问题阶段、计划与介入阶段和结案阶段。并采取个人发展取向干预模式,通过对案主进行小组工作介入,开展与工作生活相关、互助形式的支持活动,如通过互相交流、沟通获得的资源和信息来增强自身抗逆力,并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对组员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疏导和宣泄等。小组干预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对症下药,采用针对性强、效果良好的方法开展阶段性的活动。

第四,在项目运作过程的前、中、后均采取基线测量方法。通过比较介入前、中和后服务对象的职业适应变化,以介入前的状况作为衡量介入行动效果的基本标准,来判断小组工作介入对职业适应问题的干预效果。职业适应的内涵包括了生理适应、心理适应、角色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这四个维度,因此评估的测量表内容也包括了这四个维度,最后运用“从未有过”、“很少觉得”、“偶尔觉得”、“经常觉得”、“几乎每天都觉得”这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项目介入任务的完成程度。

最后,根据基线测量方法对介入前、中和后服务对象的职业适应情况,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小组工作介入是否有利于疏导新入职青年员工的职业适应问题,是否能针对性地、有效地解决当前新入职青年员工所遇到的职业适应问题,在之后的小组社工介入中我们社会工作应该如何调整和开展,找出活动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部分,从而以更好的活动方式和服务内容去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帮助新入职青年员工更快、更好地解决他们初入职场的职业适应问题。

参考文献:

[1] 风笑天,王小璐.城市青年的职业适应: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3,(4):18-23.

[2] 符如春伊,张舒,王星月.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情况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51-54,59.

[3] 郭平.当代青年的职业适应[J].中国青年研究,2006,(7):78-80.

[4] 毛恩.企业中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期问题[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5,(2):9-12.

猜你喜欢

青年员工
高速公路建设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方略探究
新形势下专业化队伍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新常态下加强农商银行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论企业青年员工思想素质的培养
新时期企业如何开展青年员工政治思想工作
当前环境下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以及教育方法
关于基层党委如何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稳定青年员工队伍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