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研究
2016-05-30高秋丽吕规
高秋丽 吕规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和政治观念等方面呈现出较为显著而个性化的群体特征。明确人文关怀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人文关怀的创新需求;研究当前人文关怀工作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人文关怀 现状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4.04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hinking mode, value orientatio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ideas, showing a more significant and personalized group characteristics. Clear humanistic concern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novation needs; to study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eld of humanistic care work, for improvement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Key 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human car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出现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种种问题,无论是解决老问题还是应对新问题,都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明确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解决人文关怀领域存在的问题,力求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规律研究上有所突破。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1.1 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价值、开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给人以更多选择和创造机会的人生哲学。①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把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平等的保护主体,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处境,创建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立足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自身主体意识的发展,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民族关系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人文关怀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常态,真正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习惯,理解他们的现实处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体会到学校给予的真情关怀。
1.2 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我国民族法规政策的应有之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对于自身所属民族普遍具有较强烈的民族意识,这种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然而随着民族主义的传播,国内与国际范围内民族问题日益凸显,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民族宗教领域关注度也在增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不到位,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就不能真正深入学生头脑。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够称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民族性的内容。②重视人文关怀,就是要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加强必要的民族观教育,适时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准确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使他们熟悉党和国家对民族家乡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能够时刻怀有感恩之情和回报之心。此外,人文关怀需要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使他们深刻领悟到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自觉做好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1.3 是践行“中国梦”伟大实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中国梦”作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理论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功能,必然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是积极践行“中国梦”理论的重要保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弘扬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以“中国梦”为生动素材,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实现大学文化传承功能的创新,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条件。要从中华民族统一发展的视角去解读 “中国梦”,从统一“中国梦”的视角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广泛认同,使他们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用实际行动将“个人梦”自觉融入“中国梦”的宏伟事业,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的定位、教育手段的采用、教育管理的实施、教育对象的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领域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人文关怀教育内容的定位缺少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容易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存在教育内容重视共性教学而个性化教育定位不明确的异化现象。教师容易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简单看成是学生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忽视了其差异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价值定位上,关于培养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目标界定不够清晰。我们知道,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一个独具个性的特殊群体,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也存在思想道德水平和教育层次的差异。除了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能客观认识自我价值和集体价值的关系,还要考虑到这个群体内部的多样性。我们必须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立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设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赋予更多人文情感,改变照抄照搬施教的教育模式。要使学生形成正确客观的思维方式,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对网络中各个领域的信息或话题有所显示,才能使思政教学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宽泛是民族思政教学内容嬗变的一个重要特征。③
2.2 人文关怀教育手段的采用缺少灵活性
从本质上讲,人文关怀应从人性的角度去关心每一位少数民族大学生,重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发展。然而,教育模式中的日常教学大多完全依照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甚至不能很好地联系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开展从课堂延伸至课外的良性互动。少数民族大学生遗传了祖先那种互助互爱的真诚、朴实而深沉的情感,具有淳朴、守信的民族性格。④教育者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事件要始终保持理性,注意保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如果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深入,刻意回避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出的敏感问题,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形成清醒的认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上的深层困惑。因此,真正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解决他们当下的困惑,要定期通过座谈、个别谈心、心理疏导等方式,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已有的教育方案进行实时调整。
2.3 人文关怀教育管理的组织缺少科学性
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般采取与汉族学生同样的方式和内容,较少根据其生活经历和民族特色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其特有的管理体制。而管理者也容易将少数民族学生遇到的困难简单看成是学生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缺乏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有时无法兼顾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利益诉求,做好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服务。管理方式趋同而缺乏个性化的人文关怀,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特点,使少数民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缺乏认同感。高校应定期深入学生群体,全面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文化差异以及所关注的敏感民族问题,重点调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存现状、思想品德、价值取向、人格特征,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五观”的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接受情况,管理者依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
2.4 人文关怀教育对象的研究缺少系统性
首先,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受到民族地区地缘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心理以及信仰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政治思潮和全球化影响,他们思想丰富、充满激情与活力,在性格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和信仰等方面普遍具有较为显著而个性化的群体特征。其次,由于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潜意识里常以在本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认知结构为前提去思考分析问题,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性特征,也更倾向于选择与本民族的学生交往,对现实生活中涉及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民族性内容反应较为敏感。笔者在从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现了种种问题:有些学生由于脱离了原生民族环境,人际关系产生困惑;有些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撑,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压力较大;有些学生自律性不强,政治观念相对薄弱;有些学生家庭困难,心理负担较重。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系统性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现状,开展有针对的学习辅导和生活救助。
综上所述,全面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立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实际,研究遵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既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又可以激活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体系的内在活力,最终使人文关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批准号MKS14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① 王东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4):135.
②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材编写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6.
③ 顾元华.网络环境下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引导模式研究——基于民族人才培养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5(6):216.
④ 马木提江.浅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南民族大学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