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入笔创新意 技道融合展气象
2016-05-30李晶
李晶
杨梦龙。法学理论研究生,工程硕士,现任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工作之外特别喜爱中国书画艺术,书画作品持正守中、骨俊神逸、流放自如、自得古韵。杨梦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人事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书画研修中心评委、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贵州民族大学书法专业硕士生导师、黄果树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2004年6月,参加国家人事系统书法展获一等奖。2005年至2010年8次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国内外大型书法展,作品均获奖励。2011年12月在贵州安顺举办“笔情墨意黔中情·杨梦龙书画展”获得圆满成功,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作了报道。
杨梦龙先生工作几十年,是个敬业爱家的人,在多个岗位工作都能把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业余时间喜欢和老人一道做家务,一但腾出时间大多是读书和研学书画,挤出时间来研学这一习惯是从当兵时候就延续下来的。每日早晨6:OO准时起床,起床后晨读和研修书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应酬。有人问杨梦龙先生,在书画上下这么大的功夫是否影Ⅱ向正常工作。杨梦龙先生答日:在8小时内尽心做好工作,只求兢兢业业,抓紧时间,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做好本职工作的。业余时间多读点书,研究一些传统文化和艺术,只会对做好工作更有益处。如果在业余时间热衷于其他纯娱乐性活动,才是对工作和身心无益之举。
有人说杨梦龙先生的书画作品具有禅意,具备了诗和词的动人韵律,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中国书法家协会赵长青先生说,这得益于他对古法的运用,正应了顺其自然、委运任化的人格心灵的体现。他画的灵物,自由奔放,无为任性,优雅中透露着热情,细腻中带有点狂野;他画的山水,格调古朴典雅,似觉空灵,时感心静;他画的人物,古法八笔,体态美仪,心无旁骛,自在蹁跹:他的行楷书,庄重不失飘逸,道劲不失灵动,行云流水间胸中似有自然动象。
今年7月,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已批准杨梦龙先生一行赴加拿大和美国举办的“贵山五峰——中国书画北美贵人行”书画作品展,这批作品共100幅,其中杨梦龙先生提供书、画作品各20幅。杨梦龙先生的书法作品包括正、草、隶、篆,其中国画作品涉及山水、花鸟和人物。由于邀请方特别要求,杨梦龙先生说,他还贡献了他的弱项,增画了几只猴子,让海外华裔增添些中国猴年情趣。
品赏一下杨梦龙先生的画作,他的作品古韵浓厚、笔法质朴,常有穿越之感,仿佛不是当下,似乎其魂韵已伴先贤左右。于是感叹,如何能像他一样提笔一挥,佳作便成,乃是一桩幸事,我当然也心知肚明,这“提笔”的背后包含着多少个日日夜夜内心的风起云涌,唯有在创作中的他才能感受得到。一组组画面,淡墨重彩,其实我们都看得出,这不仅仅是艺术的描绘,更是心中对于“无挂碍”的难以割舍,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素有情怀的人,内心总有抹不去的对山水田园的向往,这是一个文人画家的坚守。都说艺术创作是探寻自己的过程,每一幅作品,每一篇文字,每一首歌曲,都是创作者在寻找自己人生轨迹的忠实记录。在一个自己里发现了无尽的可能,又在另一个自己里寻找内心不愿磨灭的光。这幅《山中休闲图》(见图1)颇有灵性,让人赏心悦目,繁忙都市生活之余让人倍感亲切。
书画之妙,神采为上,杨梦龙先生对水墨的驾驭独具匠心,用笔果敢,线条明快,水墨交融。单从用笔来看,即便是写意状态,也非常讲求笔触的浓淡干湿,一笔一划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绝不是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这里面讲的就是艺术创作与创作者的心灵关系,似有“我”之境,却又不见“我”,这种作画的境界更能凸显艺术创作者的“人文情怀”。作品《观童得趣》(见图2),表达着老少之乐;作品《俯瞰》(见图3),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挚爱;作品《落花飞碟》(见图4),表达了自然社会的美好和灵动;作品《自在人生》(见图5),意味着人生的崇高意象与和谐社会的良好意愿。
品赏一下杨梦龙先生的书法。书法是汉字实用书写的艺术升华,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书法对文化的积累和传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书写到书法,它的功能已经完全超越了信息传递本身,成为一种以文字为题材的造型艺术,一种抽象的美学符号,传达出超越字体本身的艺术韵味和意境美。在中国传统书法中,行草书历来被认为是最具有生命意识的一种书写形式,其夸张飘逸的造型特点,其自由张狂的艺术表达,历来被世人所赞颂。借用德勒兹的文学创作理论里的一个概念,人生与写作由三种线组成,一是切分性的线,二是柔韧性的线,三是逃逸线。如果书法艺术作为人生的一个部分,那行草书应该是其中的逃逸线。逃逸线超越了各种限制,可以把人们带入一种非预设的目的地,他要求人们不停地创造。而创造正是生命力量的本质,正是基于这种生命力量,逃逸线成为了一种创造线。行草书的创作就是这样一条逃逸线,它凝聚了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在不停的创造中彰显生命的力量。杨梦龙先生的这组行草作品就彰显出了这种力量。
当代书法行、草、篆、隶、楷五种书体的创作以行草书创作的参与者为最多,如何才能创作出既具传统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审美情趣的优秀之作。行书讲求流畅、妍美,草书讲求宣泄、狂放。要想做好行草书的创作除了必要的书法功底、修养外,还需要合理借鉴当代艺术的审美思考。因此书法家的空间意识与表达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关于中国传统书法的空间意识,邓石如就提出过“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以当黑”论证,讲求一种空间布局的虚实对比,在邓石如看来书法艺术的妙处、神处,不在实处,全在虚处,彰显了书法创作笔不到而意到的艺术本质。宗白华也在论述中讲到:“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犹能传达这空灵动荡的意境,我们见到书法的妙境通于绘画,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景”。
杨梦龙先生的行草书,书风醇厚,落落大方,不追求刻意的深刻,全是自己从内心散发出来的真实感悟,亲切而自然,沁人心脾。仿若与你清茶一杯,对视而聊。如散文的笔法不娇柔、不造作,于是就有了形式的美好,让人不至于陷入重复的枯燥:内容的展现也是见解独到,能激发同道的共鸣。杨梦龙先生的书法作品以平淡平静地修养方式与书法本质对话、与中国文化对话,从本质到修养,显示了中国文人的特有质气。
生活中,杨梦龙先生也是一个温柔良厚的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对绘画本质的追求,还是对书法实践的领悟,皆是至情至性的。
杨梦龙先生说他学习书画已有几十载了,几十年临池不辍。作品中真的可以读到他对艺术的诚恳与坚持,他寻找的为人生为艺术的美好。书画是有个性的,书画的个性,在某种因素下,就是书画者的个性。如此看来,他就是“矢志不渝”的文化人。“执着”的力量在于不自觉地哪怕在喧嚣的世界里,也能从中获得宁静的感悟。有人说杨梦龙先生的其他创作很有“杨式”风度,有些作品似乎有润物细无声的感受,又有些作品把自然与思想的表达体现到极端化的形式上。有些字彰显温柔,有些字展现张力。而这种瑞泽及枯骨的笔法,正是仁者的视觉表达。在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的今天,书画中古朴的笔法如微风吹来,气质如兰,荏苒在衣;书画技道的融合如松柏青竹,坦荡优雅,意匠高致。不得不让人敬佩。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