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6-05-30邓大圣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邓大圣

摘要:语文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重视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落实,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格,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是素质教育得以推广的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能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教学作用。

一、于教材中开发人文教育素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具有人文精神,是初中语文课本内容的重要特点。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以塑造形象、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世界得以净化。初中语文教师要促进人文教育与语文教育的结合,就要积极发现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全面分析课本内容,将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开发出来,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乐观对待生活,全面思考人生,才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教学内容,以提问与交流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开放的互动中提高个人人文素养水平。比如在讲解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让学生讨论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为大家服务的人与事,促进学生建立奉献与乐于助人的理念。

其次,教师要通过课本内容的开发,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当代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文章。比如在讲解《木兰诗》时,教师可以借助《木兰诗》中所传递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孝顺理念向学生传播正能量,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个人行为,不断改正生活中的坏毛病,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

二、落实情感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借助情感去塑造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无形落实。促进初中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教师要关注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更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位作者所写下的文学作品,都带有个人情感与主观看法。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认知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知识背景不足,对于同样的文学作品,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得到不同的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通过情感去感化学生,影响学生,带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提高。語文教师应当是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并能够在教学中把握与利用学生年龄的特点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耐心引导,让学生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文熏陶。比如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利用最近火热的《父亲》这首歌,煽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了解父亲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对自己的爱护,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课堂中流露出自己的个人感情,才能促进学生父亲观的改变。在对父亲的看法转变后,学生才会积极去优化自己的个人行为。

其次,教师要利用人物性格的刻画,带动学生情感的波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课本中的点滴文学之美,让学生在文学氛围中接受正确的人文精神。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岳飞、刘胡兰这些爱国人物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语文知识点,还要利用情感化的手段塑造人物个性,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并通过课堂学习了解文学作品所歌颂的英雄人物的魅力,将这种崇拜之情转变成为对自己的监督动力,提高对个人人文素养水平的要求,自主提高。

三、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将语文教育融入到真实的生活中,促进语文教育生活化,是让语文教学魅力得以凸显的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历,促进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真实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共鸣,落实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选择与初中学生个人生活经历相近的教学内容作为人文教育的切入点,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比如在讲解《我的老师》时,作者海伦凯勒因为身体条件原因,对老师有着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求学经验,分享自己最为敬重的一位老师。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促进学生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建立尊敬教师、感恩于教師的个人观念,才能促进学生成长。又如在讲解《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环境破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的环境灾难,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深入思考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用文学力量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语文教学的特权,更是语文教育的使命。

四、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中的人文精神。利用多样化的方法,促进人文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落实,才能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得以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加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8).

[2] 胡勤平.承精髓,重人文——新课改语文教学案例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

[3] 张希艳,刘元克.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生命教育价值实现策略[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04).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