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融入式”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2016-05-30叶心如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小学音乐

叶心如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融入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经验,提出运用“展开想象、画面融入;动静交替,表演融入;你敲我打,器乐融入;音诗画舞、综合融入”等具体方法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融入式;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26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所以,真正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的一个过程。通过欣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引导学生自我构建音乐欣赏体系,为学生终身音乐欣赏作好铺垫。然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何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却仍令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探寻一些在新理念支撑下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进行欣赏教学。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尝试“融入式”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效。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以下融入式教学方式:

一、展开想象,画面融入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介于这一点基础之上,在欣赏教学中,融入画面和色彩,能起到加深理解音乐作品、提升欣赏力的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绘画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用色彩和画面,展示音乐形象。引导他们使用丰富的色彩语言,如快乐、节日的色彩;酷暑、烈日的色彩和与之对应严冬、冰冷的色彩;悲伤、痛苦的色彩;紧张、恐怖的色彩……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把乐曲与挂图、幻灯、录像等视觉画面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地使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形象联系起来。

如在欣赏《小青蛙》时,笔者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

有效地将画面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静交替,表演融入

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和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欣赏教学时,笔者经常鼓励学生随着播放的音乐,边听边进行适当的表演。为音乐欣赏赋予新的生命力,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过程中,接受音乐艺术的美感教育,达到了欣赏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欣赏《在北京的金山上》时,学生感受了欢快热烈的情緒后,就随着鲜明的舞蹈节奏,即兴表演起藏族的舞蹈,特别是那几个校舞蹈队的小姑娘,边唱边舞,俨然是一个小小舞蹈家!这样,这段音乐就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了。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平时都可以观察到,当活泼、热烈的音乐一放出来,就会有很多学生在下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舞蹈和形体表演融入到欣赏音乐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充分表现乐曲的情绪和内涵。

三、你敲我打,器乐融入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尝试着将器乐有机地融入到音乐欣赏课中,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器乐的融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由初步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以至于表现音乐等方面,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乐器,为欣赏的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起来,更主要的是帮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音乐,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如:欣赏《可爱的动物》,通过描绘的手法,绘声绘色地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同学们思维活跃,争先恐后,有的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等。孩子们有了兴趣,便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活动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并且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真是“受益匪浅”。

乐器的应用,是为了辅助欣赏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它既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重要的一点是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意识。

四、音诗画舞,综合融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音、画、诗、舞等综合融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各显其能,充分感受、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教学《小雨沙沙》时,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的小朋友进行表演:有的演小雨,有的演种子,相互合作,不亦乐乎;有的小朋友用笔描绘出美丽的雨中景色,把小雨点和种子之间的故事画得活灵活现;有的小朋友还进行了情景创编……很有意思。这样综合融入,既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当然,让学生学会静心“聆听”是相当重要的,不可过分地强调融入式教学某一方法的作用而忽视其他方面,而应当是诸多方面和方式策略有机地结合,应当让诸多因素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结合。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如何使音乐如潺潺小溪渗入学生的心田呢?其实,我们只要动动脑筋,抓住学生的喜好,改变教学方法,把抽象、晦涩的东西做一番形象的比喻,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从而让童心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三小 325200)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小学音乐
敢“问”路在何方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