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探讨

2016-05-30王建平

科技风 2016年11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出旅游行业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所以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提出了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进步,旅游管理专业成为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是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主要方式。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人才培养模式略有不足,按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定位不足,导致部分高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和市场需要产生了偏差,目前,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越来越大,必须全面改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主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1.1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缺乏教学特色

旅游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旅游人才。很多高等院校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大力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旅游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没有教学基础经验,对于如何培养旅游类人才认知不足,只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融入了旅游管理课程,没有突出旅游行业的教学特色,对旅游行业的研究不足,教学手段和别的课程教学雷同,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旅游理论知识。

1.2 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设施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新型专业,学校领导对这个专业不够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不够完善。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大量的模拟实验基地开展实践课程,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缺乏实践基地。旅游管理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是历史、地理等学科老师转行而来,要想招聘到专业的旅游管理教师,需要高薪水高福利的吸引,但是学校为了稳定教师的工资比例,在这方面投入不足,由于学科的限制,教师很难开展旅游教学。近年来虽然补充了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但是大部分是本科毕业生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很少,这些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1.3 学生缺乏服务意识和就业能力

高等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时,通常采用的课堂理论学习方式,在枯燥的理论学习环境中,学生很少进行交流,形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和交流能力,服务意识差,认为自己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就能应对市场的要求,保持一种持才自傲的态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因为服务意识差,遭到客人投诉,学生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无法揣摩客人心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缺少就业能力,目前,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涉及到外语、历史、宗教文化、景观艺术、建筑文化、地理知识、户外知识,特别是外语知识,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为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在交流上如果存在障碍,很难开展工作,但是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知识的培养上缺少力度。

1.4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出现矛盾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太过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综合类大学教育,这类大学教育知识面比较广,学生涉及到多种知识模块,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的要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旅游行业基础知识非常广泛,但是缺少针对性教学,人才培养不够专业化,学生无法应对旅游行业的要求。而且,旅游行业对实践技能比较看重,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旅行社在招聘人才时比较看重从业人员的经验,相反企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理论知识要求不高,认为从业人员可以在实践中快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只要具备动手能力,就能快速上手,不需要系统的学习培养,对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所以说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出现矛盾,单向地培养理论型高校毕业生,将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力,影响了他们在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失业,降低了就业率。

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2.1 满足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对人才的标准在不断提高,需要社会应用型高素质复合人才。虽然旅游专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下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旅游行业的需求没有发生改变,不仅仅在数量和规模上提高需求,同时在质量上的要求也在提高。目前很多旅游企业中拥有大量的低层工作人员,但是高层管理人员比较匮乏,这类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懂得专业实践和管理。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理论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2 有利于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为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服务的,因此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旅游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强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符合旅游行业的需求,能在旅游企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服务对象,这种是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时,高校必须考虑到旅游企业对管理型人才的要求,根据专业特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另一种能力是理论知识能力,理论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进行实践操作的基础。两种能力相互配合,形成综合能力,这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旅游企业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厉害,而且外国旅游企业也逐渐进军中国旅游市场,对我国的旅游市场产生冲击,所以我国的旅游行业急需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2.3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至关重要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主要选择方向。根据相关部门的预测显示,2016年我国的境外旅游消费将继续呈现火热态势,在境外线路选择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东南亚等地区。因此对旅游行业的人才价值标准提高了,不仅需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掌握旅游技能和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多种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如果不加快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会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导致缺少旅游专业人才。

推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积极培养出线上旅游行业应用型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旅游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互联网技术,学会利用互联网推销旅游产品,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从业人员的知识面需要拓宽,丰富推销手段,保持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文化修养,满足客人的基本需求,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保持团队合作精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时,学会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2.4 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提高人才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根据媒体调查报道显示,2014年的高校毕业生有699万左右,有六成高校毕业生面临失业。2015年有720万高校毕业生,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虽然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是仍然出现了“供”大于“需”的局面,出现这种后果,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逐渐增高,学校教导的知识结构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二是毕业生数量增多,在竞争岗位时,竞争力日益加大,经常会出现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因此,如果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对他们的就业影响非常大。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需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并不看重理论知识,本科毕业生虽然具有理论知识和学历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和高职学生竞争位置时,仍然处于弱势,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3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3.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出专业素质强的管理型人才。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交流能力、管理能力、旅游策划能力、旅游商务能力、服务能力,培养出全能型的管理人才。此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该结合专业的特色、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把人才培养任务进一步划分开来,要做到专一而精。不仅要培养出具备旅游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还需要培养出能在各级管理部门胜任的高级管理人员,让其进入企业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成为旅游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

3.2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可以设计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几个部分,把专业知识、选修内容和实践内容结合起来。开设的选修课包括经济学、历史学、互联网学、外语学、地理学、管理学、园林艺术学和市场营销学等一系列学科,涵盖全面,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向其他领域延伸。同时注意丰富教学手段,在课程中运用数字媒体教学,开展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加强实践教学,考察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的需求制定实践教学课程,模拟现实场景,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加强互联网培训学习,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网络客服、网络管理知识和线上旅游流程,引进先进的线上旅游教学知识,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外语交流,提高熟悉程度。

3.3 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岗位实训

提高校内校外的合作力度,让学生进入一些校外旅游企业,培养实践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实际岗位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和岗位需求锻炼实践经验,和一些前辈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但是在实训过程中,学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工作中,培养出应用型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强大的脑力,还需要充足的体力,因为旅游行业中导游等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带领团队进入各个景点游览观赏,每天户外路程达到几十公里,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无法胜任导游工作。在平时工作时,会遇到不同的人,由于性格差异和语言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旅游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充足的工作经验,才能从容应对这些问题,妥善处理好各项导游事物,所以只有让学生进入实际岗位工作学习,才能培养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旅游行业的要求,系统的学校学习不能帮助学生应对实际问题,只有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可以采取“引进来”模式,把企业的一些优秀人员引入学校中,让他们给学生讲述旅游行业的实践知识,传达旅游行业的管理经验。

4 总结

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得知,旅游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各大高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时,还有所欠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必须认真研究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根据社会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岗位培训,建立校企合作,努力培养出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01:120-126.

[2] 邓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基于校企合作视角[J].中国商贸,2014,14:221-222.

[3] 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0,31:116-117.

作者简介:王建平(1981-),女,河南周口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营销。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