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6-05-30兰海肖模昕于立君
兰海 肖模昕 于立君
摘 要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工程领域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构建一套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 控制工程 全日制专业学位 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21
0 引言
自2009年起,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校开始招收两年学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该类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具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及创新性方面。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在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有相当程度的实践性。②在国家、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年的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迅速,但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创新性的特色。
1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并无明显的区别,仍是学分制,只是总学分要求不同,综合环节比学术型多了工程实践和图形图像技术新应用课程。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综合环节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用必修课、校级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综合环节包括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综合实验、工程实践、知识产权基础与实务、工程信息资源获取与专题利用、图形图像技术新应用等。选修课基本与学术型课程相同,没有突出专业学位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位课也与学术型研究生同时上课,并未单独授课,也为单独分配教师,如矩阵论、随机过程、现代控制理论、最优控制、专业外语、数字信号处理、最优估计等,均未分班授课,未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
2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内容
根据校院两级部门对现行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以及部分院系与公共课开课单位的现场交流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工信部《部属高校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二期)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国务院学位办出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和《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工程要求,对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2.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2年。理论课程的学习在0.75学年前完成,第二学期末前修完理论课程的学分,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完包括实践环节的全部课程学分,且最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4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包含两个环节:A环节和B环节。A环节全部由理论课程构成,且学生的理论课程学分不能少于20学分。B环节为综合环节,包括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综合实验、工程实践、新技术科技讲座等五个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提交答辩申请时,必须修满A环节学分,并通过B环节考核。
2.2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每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有两门专业课程(含实践课程、讲座课程)由企业专家(参与)讲授等要求。请院系在制(修)订培养方案时按此要求执行,并保持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综合环节中由院系组织的“新技术科技讲座”类课程,其中部分学时由企业专家来讲授。同时要保证每个专业学位点拥有2个实践基地。应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删除硕士与本科、博士与硕士课程重复的知识,合并不同课程中近似的知识内容,删除三年内未开出的选修课程,淘汰不能满足全日制研究生培养需求的落后知识内容,增加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需求的新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完善研究生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含有研讨课的课程,其研讨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2次课。研讨课应上交授课的内容详细提纲,具体上课时间应固定于具体课时。
2.3 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在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时,研究生指导教师在与研究生共同商定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结合导师承担的课题研究内容以及所在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和培养计划。同时导师在学生理论课程学习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日常管理,采取听课、座谈等形式与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对学生理论学习过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避免学生理论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环节脱节。此外,在研究生综合环节中,导师要指导和监督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以及实践活动的落实,并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避免综合环节考核流于形式。依据专家反馈意见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整改,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研究生课程统计表进行填写。
3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
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包括A环节和B环节,A环节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工程领域必修课和工程领域技术课。选修课包括科研信息获取与利用、专利实务、专业英外语、最优估计、最优控制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B环节包括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综合实验、工程实践,以及工业应用机器人技术分析、图形图像技术新应用等由企业导师参与授课的新技术应用课程。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科学,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进取,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掌握本领域内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高层次的专门人才。(3)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具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4)较熟练地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且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的外文文献和资料,并能够进行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前沿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2 主要研究方向
根据控制工程领域培养目标要求,研究方向主要分以下几个:水下导航系统理论与技术;船舶航行与作业控制理论与工程;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船舶先进减摇控制技术;机器感知与智能控制;现代舰船综合导航理论与系统技术;新型惯性器件与高精度导航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机器人。
3.3 培养方式
本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企业导师参与论文开题、实践培养、项目研究、论文撰写、论文评审与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3.4 综合环节及基本要求
(1)实验课。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按研究方向选修1门综合实验课程,经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2)文献综述报告。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阅读总数不少于40篇的本领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不能少于20篇,并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3)开题报告。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二学期进行,由校内导师与学生共同商定论文题目和内容,并由三位以上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参与开题报告会。(4)学术活动。本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形式包括参加学校的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报告会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习,具体要求如下:在第一学年参加学校组织的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次,参加2场由学校组织的知识产权专题讲座,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本工程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并分别撰写500字的学习心得。(5)工程实践。由学院和导师共同商议联系企业或工厂等工程实践地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段实践和集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但总实践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学生应形成工程实践计划书,经指导教师同意,报送学院审核,批准后执行。工程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考核通过给予相应学分。
4 结束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培养方案的课程内容能否体现实践教学特色,是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行业工作需求的关键问题,因此,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以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水平的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BC121310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哈尔滨工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注释
① 吴志平,胡云楚,杨国恩.基于实践创新能力的林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15(4):132-133.
② 张乐平,付晨晨,朱敏.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