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研模式优选与实践

2016-05-30田万林

写作(中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教研互动模式

田万林

摘要: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 目前,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讲授型模式和协作学习模式两大类。我们探究的网络校验主要属于后者,即教师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交流、评论等协作互助式的教研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研,互动模式;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一词产生已有多年,然而,很多关于网络教研的认识都只是传说,远远没有普及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去,近年来,百度教育文库,QQ群和微信分享等方式让教师们对于互联网教研模式有了新的探索,我们通过自身的尝试,试验了将学校教研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分享和记录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互动,选择了适应我们自己的网络校验模式。

一、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了网络校验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研究形式有:集体备课、教学论坛、经验交流等。但这些活动需要有集中时间与地点,必须有专人组织,比如组织一次外出的教学研讨会或研究机构的教学年会,耗资耗力。

当前教育具有多元性,在这个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要求,要高效、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就要依靠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具备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学习网络知识,掌握有效的途径进行教研学习,让新的教研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多深度互动模式与远程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向教师提出开展网络教研的要求,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二、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以下教研模式

(一)资源共享式的异步交互教研

这种模式的教研是教师内需带动的,是教师在教研备课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发上网进行的,是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一种教师个人自主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上传和下载资源来获得,同时教师的交流是不同步的,谁什么时候上网都完全是随机的,它的完成依托于一个方便使用的平台。平台上面有文章類、教案类、案例类、课件类、试题类、图片类等栏目,里面的资源教师自己上传,有原创的,也有转载的,其他教师在下载资源时还可以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名字来查找,这大大方便了备课组之间的交流。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形式,它完全是自下而上的一种教研,出自教师内心的需求。这种平台的持续发展靠的是教师的一种网络教研的习惯,靠的教师对待教研的一种热情与投入。

另一重要方面则是人类的智慧资源,网络本身的连接固然重要,但超出其本身物理连接的意义的是,将网络背后的人联结起来了,形成教师共同体,并以此联结起人类智慧资源。而在我校的网页中还缺乏这样的一个思路,下一步应该逐步建立一个教师的共同体,集中教师的集体智慧,特别是将学校集体备课的资源充实到资源库中。例如,我校数学组的苏德超老师经历了十多节课的磨练,从市直优质课到市优质课到省优质课的评比,这一过程可以说凝聚了集体的力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有价值的课例都没有留在资源中,真的很可惜,失去了许多研究的素材。

(二)主题跟贴式的异步交互教研

主题跟贴式的异步交互教研是发布一个主题论坛,教师根据主题以“贴子”的形式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上来看其他人的想法或者发表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可以同时在线。这是很受教师欢迎的一种教研方式,教师的跟贴都是由感而发,来自内心,无所顾忌。这种教研方式现在在网络上非常常见,许多教师都是在这种方式下很快成长的。这种方式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内容限制,教师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往往都是发自教师内心的思想,对教师的发展非常有利。这种论坛往往都有一个版主,由版主发表讨论主题。

(三)直面讨论式的同步在线教研

这种方式类似于常规的教研方式,但由于网络的参与使得这种直面的教研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教研方式可以通过QQ群等聊天软件实现,也可以用一些软件公司开发的专门针对教育的软件,这是对常规教研活动的一个很大改进,教师之间虽然没见面,但却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讨论,而且可以几个人同时发言。如在QQ有一个多人聊天功能,约好时间后,几个相关学科的老师可以聚在一起共用一个对话框进行网上教学研究。大家可以在一起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也都能看到。如果教研组长有什么文件或者图片要传达,也可以在这个会议窗口里进行,双击要传送老师的名字,在列表中选择“发送文件或者照片”,然后选择要发送的东西,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了。当接受方收到传来的文件后,它会自动保存在默认的路径下,非常方便。这样的教研还有一个好处,能直接保存聊天记录,在会议后,教师还可以随时回顾会议中讨论到的问题。至于网上会议时间,我认为不一定很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问题,或许课间十分钟就能够解决问题,而对于比较重要的复杂问题,网络会议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可以留在课外活动或其他时间进行。总之,网上会议时间可由老师们灵活掌握。

三、我们在实践中了解了网络教研的有效性

我校的网络条件下的学校教研活动还刚刚起步,但通过实践,我们还是获得了更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初步经验和成效:

(一)促进了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更应是好的研究者。在适应教育变革及其新要求的同时,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审视、研究、改进,树立起“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教学研究是教学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借助网络开展的学校教研活动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蓬勃发展,亦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二)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动态的教学资源库

校园网站的资源库站包含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资源,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以及以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资源;资源以文字、流媒体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呈现,可供教师和学生进行分享、下载。

(三)创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堂(web课堂)

在校园网站中,亦有包含web课堂的教学模块。该模块以学科分类标准,提供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这些录像可供免费观看。这些流媒体资源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形象、生动的特点,并打破学科、时空的局限,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新课堂。这个板块对学生而言,可以让其听到优秀教师的课,对教师而言,可以观摩其他教师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是教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四)促进教师观念的变化,自主教研意识的形成。

由于网络教研除了至上而下的组织性教研活动,更多的是教师自发的行动,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随时随地的开放教研的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我们时常看到不少教师活跃在网络中充实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中的难点。这种无意识的教研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常态而有效的教研,它正是我们校本教研要追求的一个重要阶段。

网络教研搭建起多主体深度互动模式的远程网络教研平台和移动教研平台,便于专家、教师成为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和实践问题的探索者,多主体共建共享资源,真正实现跨时空的师与师的深度交流互动,使远程教研具有源头活水,更能長盛不衰。

参考文献:

[1] 赵鹏,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刊,2009,(22).

[2] 刘思佳,高瑜,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交往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

注:该文为2016年度甘肃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教研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的有效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GS[2016]GHB116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教研互动模式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基于“平面镜”为例分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录播教室应用与管理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证券投资课程教学中多维度互动模式的研究
互动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运用探究
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