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

2016-05-30张敏樊强党亚爱

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

张敏 樊强 党亚爱

摘 要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全面推进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实验室队伍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07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有着蓬勃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实验室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面之一,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实验室队伍结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各级管理制度等对策与建议,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全面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 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思想,这导致了部分学校对实验室工作重视不够,专业技术队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与教师队伍相比,实验技术队伍的培养和再教育工作力度不够,上至学校,下到学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有力的保障。在基础实验室中,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工作多年而从未系统参加专业实验技术培训的比比皆是。长期不参与再教育,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实验技术人员范围界定不清,职责、岗位不明确,人员忙闲不均,在校内津贴、职称评定、进修再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上没有充分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尤其在职称晋升方面,现行标准更偏重于完成的研究文章和承担的科研项目,而忽视平时的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准备工作。不仅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未能反映工作中实验技术人员个人贡献的大小,使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更多流于形式。因此,要搞好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2 加强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合理优化队伍结构

实验技术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各个学科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确定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整个实验技术岗位中的比重,进而建立层次相对均衡、结构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高级职称人员应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作用,主要负责建立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规划相关学科的发展、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等工作,从而提高实验室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避免出现梯队断层。同时,激发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其学术潜力,使其积极的承担教学任务、参与科研活动。选拔品学兼优、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充实到实验室队伍当中,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其围绕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研究水平。

2.2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各高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切实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1)为使各实验技术人员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地管理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应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如防火、节能减排,安全等,培训时间可以长短结合,可采取考察学习、研究讨论班、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

(2)为避免实验仪器的非常规损坏,保障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但应深入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结构原理、性能指标等,还应具备对实验仪器进行日常保养、维修、校准等技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侧重于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如何使仪器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实验内容可通过各实验室内部定期进行交流活动, “走出去”学习其它院校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邀请专家和同行参观指导和讲学等。利用寒暑假期间,与仪器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系统学习仪器维修与保养的有关知识,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及使用范围,掌握较强的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使仪器设备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维修费用,也使得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3)同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攻读在职硕士和博士学位,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以上几个方面的培训可由实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制定出详细的业务培训计划。学校的人事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联合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外出进修和脱产学习大纲,再由二级学院针对具体的培训任务对大纲进行细化,主要内容包括培训的项目、方式、考核方法等。学校根据年度需培训的实验技术人员比例,确定人员和学习内容,监督实验技术人员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年度考核中。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实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

2.3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奖励机制

学校要依据各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各项职能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种人员管理制度,对各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各二级学院以实际工作量为依据,同时结合各学院专业特点及实验室体系对实验技术人员科学编制。

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统计通常包括以下八方面:(1)实验准备工作;(2)学生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3)常规仪器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4)大型贵重仪器的管理、使用、维护和开发;(5)实验内容改进和仪器新功能的开发;(6)实验室家具、仪器账目的管理及低值耗材的使用管理工作;(7)仪器设备建设(申购、安装、调试)工作;(8)实验室安全、卫生,环境建设,实验课程教学各类记录本和工作日志等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工作量的核算确定人员编制,在职称评定、津贴发放、培训培养以及评先评优等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工作量完成情况。制定特殊的奖励政策,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工作踏实认真、默默为教学科研服务、有突出表现的实验技术人员要进行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校内津贴、职称评定、进修提高等各项政策上应充分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实际情况。尤其在职称晋升方面,重视平时工作业绩,而不是像现行标准的偏重于文章和科研项目,忽视平时的工作业绩。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大好机会,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使人才的培养适应高校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学校教学实验、科研创新的基地,为全面推进新形势、新要求下高校教学改革夯实基础、形成有力的助推器。

?015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DWJZW201519x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452015291)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