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大学课堂不能缺少大学的理想
2016-05-30肖雅
肖雅
摘 要 理想的大学课堂应该体现崇高的大学理想、大学精神。大学理想和精神,应该追求真知、探求真理,这也应反映在大学课堂之中,当前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缺乏师生互动等问题,理想的大学课堂应加强师生互动,灵活运用教材、讲义等。
关键词 大学课堂 大学理想 大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07-02
今天的大学,有学者认为,“是传承人类文明,提升人类精神,守护人类尊严的地方,它的核心价值就是追求真知和真理”。此外,大学也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培养学生追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品质。而大学理想和精神的体现,很大程度在于大学课堂,因为大学教育的各项内容和教学指标不少要通过课堂教学才得以完成。以生为本的大学课堂,有互动,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满生机活力。但是,目前的大学教学似乎很难摆脱传统课堂的一些缺点,在教学的有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一、现今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师生互动
理想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教学内容,而讲台下的学生由于不需参与课堂互动,往往较为随意,有的学生将老师的PPT内容从头抄到尾,基本不作自己的思考。有的不做任何笔记,更有少数学生埋头做着自己的事,低头玩手机。即使有的学生边听边思考,产生了疑问,但是受于教学秩序的限制,几乎很难当场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也错过了及时的教学反馈,难以做到有的放矢,使讲授缺少针对性。传统的大学课堂,很少出现学生自己举手提问,师生互相争辩的场面。课堂教学低效化、低质化,教师的启发性不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二)未正确发挥教材功能
教材的作用不只是教,更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很多学生并未较好地利用教材,如将其作为考试前唯一参考答案,考前死记硬背教材内容。且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教材编写并不合理。如若完全依赖教材,则会误导师生,降低课堂质量。有的学生甚至将教材作为唯一参考资料,不再翻阅和参看原著、第一手资料,于是视野狭窄,知识面也未拓宽,更不要谈创新力和创造力了。
(三)讲课、评价方式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讲授比较单一。由于传统课堂对师生关系的限制,对教学秩序的严守,即使出现了一些少数提问,“提问往往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广泛参与,甚至出现‘集体沉默的现象”。单一的授课方式导致压抑沉闷的课堂氛围,课堂互动难以有效开展。这样,教师的讲课热情难以调动,学生上课的兴趣也难以激发,师生难以平等及时地交流,师生个性都难以张扬。仅有少数课程为英文授课、双语授课,大部分课程还是以中文授课为主。
单一的授课方式也导致了单一的成绩评价标准。如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课外阅读也未落实、延伸,但是由于考试前的突击,甚至要比平时刻苦努力的同学得到的期末卷面分数更高。因此,一个简单的卷面分数已经不能科学地衡量一名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二、理想的大学课堂模式
(一)师生具有良好的互动
师生互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堂主体,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其中。以我校2013级的外国文学史(三)一个课堂为例,此门课程教授在耶鲁大学接受了博士后教育,该教授将耶鲁大学的研讨课方式带入国内课堂。将约一百名学生的大班按需要讲授的小说文本数量分为8个学习小组,以小说文本为经,串起教学课时。小说文本的深入剖析以每个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教师只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小说文本细读为纬,对于每本小说,教师会提前提出3到5个问题,课上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课堂之中还会临时抛出新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这就需要学生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如阅读小说原文,查找广泛的资料,如相关论著、论文,教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要求。没有深厚的阅读积累是难以完成课堂讨论的。课堂展示也锻炼了小组的合作分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学生的关系基本平等,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甚至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
(二)教材、讲义灵活运用
理想的大学课堂,教材不应成为教学的束缚,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教材,万不可迷信教材。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就曾说过只靠著述来建构文学史是不够的。有的教师就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甚至会告诉学生所用教材的不足之处。这会给学生提供新颖的理论视角,也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优秀学术品格。
在我校文学院的某些外国文学、当代文学课堂里,教师还专门设置了公共电子邮箱,将自己授课的PPT、讲义、教材外的推荐书单和其他教学资源等放入其中,每名学生均可进入公邮下载查看相关内容。这就避免了仅仅依托内容极为有限的教材进行授课的缺陷,使师生的学习灵活性、自主性均得以提高。
如在中美共同办学的上海纽约大学的一些上课所用的课程读物“并非现成教材或读本,而是教师选取一些经典名著章节集节成册。著作包括一些将经典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如柏拉图、孔子等,这有助于接触原典,避免概念化和抽象化,提高思想深度。
有的教师也依照自己的讲义来讲解,而非教材,然后将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使学生集中听课注意力,留出随堂自由思考、提问的时间。而教师自备的讲义往往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均得以提高。
(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
除了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疑难解答等,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上文提到的设置公共电子邮箱,如我校的云平台,平台上有形式、内容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网络课堂还可在线讨论,提交课后作业,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适应今后终身学习的理念。但是网络课堂实效性的发挥,只有师生共同认真对待方能达到。
有的优秀网络公开课通过校园网便可获得听课权限,其中不乏名师讲授,全英文授课,满足不同学生的听课需求。
在美国大学的校园网上,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可以了解本课程的大致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等,网络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多样的课堂形式,也为多样的成绩评价标准提供了可能。如学生的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共同组成,平时成绩可以再分为出勤、课堂研讨、小组展示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这样,学生不会也不能再为了一个卷面分数而死记硬背课本知识,不会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如我校的有些课堂的平时成绩占到了60%,有些网络课甚至占到了80%,这样学生们往往注重功在平时,而不再抱有“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老观点。我们很难想象一所大学出来的学生,如果都毫无知识积淀,毫无独到见解,毫无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思考方式,我们的大学教育将会变成何种摸样,究竟怎样的机构组织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期待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眭依凡.理性地捍卫大学:高等教育理论的责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
[2]吴国军,张莹等.浅析大学课堂提问中的集体沉默——基于责任分散效应的视角[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