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与创新

2016-06-01罗桂芳蔡凌亮户华玉熊琪张艳虹

财税月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冲击微信

罗桂芳 蔡凌亮 户华玉 熊琪 张艳虹 汤晓军

摘 要 丰富多样的微信功能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课堂也不例外。根据问卷调查与人物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江西五所高校的师生进行调查,分析微信对大学课堂带来的冲击。同时,提出高校的教学也应该适当结合微信这一新媒体,使其给课堂教学带来良性效果。

关键词 微信;大学课堂;冲击;创新

一、调查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手机软件。与QQ同作为聊天交友类软件,微信具备与QQ软件类似的文字消息、图片、表情、视频、语音发送功能,为用户进行实时联系提供了平台。

微信,不仅仅是一个新兴的手机应用,更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在微信庞大的用户群中,大学生占比将近五分之一。1而且,大学生平均每天在微信上消耗的时间相比其他群体也更长。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超过50%的大学生在课堂中使用微信的时间在10-20分钟(一节课为45分钟)。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学生使用微信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如何呢?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调查地点为南昌的高校,所以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南昌五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由于大四学生课程有限,所以调查的学生群体中以大一到大三学生为主。同时,将访谈对象定为部分教师代表。

(二)样本抽取

本次调查采取线上与线下问卷调查方法,在人流集中的校园区域(如食堂、宿舍、教室)进行随机问卷发放,当场回收。通过人物访谈方法,抽取个别学生与教师与之进行交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34份,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80.9%。

三、微信冲击大学课堂

“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媒体,具有发布即时、沟通自由、人际广泛、传播迅速等特征。当微信出现在大学课堂,它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视野;为第二课堂建立了新平台,给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它巨大的影响力,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的冲击。

(一)大学生使用微信偏重于娱乐消遣功能,微信所提供的学习空间有限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从学生使用微信的功能上看,使用最多的是朋友圈和即时通讯功能(占63.04%),另有 32.07% 的学生通过微信订阅公众平台,可见学生使用微信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关注朋友动态和满足人际交流的需要。从公众平台的类型上看,学生关注最多的是新闻资讯和趣事休闲类的公众号,仅有 25.27% 的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类、25.64% 的学生关注职场信息类的公众号,这也说明大学生使用微信主要用于娱乐。

由于微信的开放程度较高,门槛低,导致其中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信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微信中不乏积极的、正面的信息,可供大学生应用于学习与生活中。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无效信息,干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思考与学习。

(二)微信占用学习时间,分散学习注意力

一方面,微信以其丰富多彩的功能和强大的即时交流技术显示出极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较之于高中教育,大学课堂本身显得有些“松散”,教师也无法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另外,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现代化教室都配备了监控设备,奈何“僧多粥少”,在有限的教育管理资源前提下,实现实时地、全面地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可能性很小。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81.52% 的学生上课使用微信时长在10-20min内。当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微信进行与学习不相关的活动时,这必然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学业发展。

(三)过度使用微信,削弱了课堂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

微信是个广阔的平台,它使资源实现共享。大学生借用微信可以了解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课外见闻,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综合立体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如果大学生在课堂上过多的借用微信这一工具学习和娱乐,或老师采取的创新教学措施过度,这就会使得原本是师生间、同学间面对面交流的课堂沦为低头玩微信的零交流课堂。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90.48%大学生会在公共选修课上使用微信,3.8%的大学生会在专业选修课上使用微信,相比之下在专业必修课上使用微信的有2.72%。然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选修课需要学生参与度应该更高,以学生发言、小组讨论、组团展示学习成果等交流互动式学习方式更能促进大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过度使用微信会使得大学生失去和老师及周边同学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微信创新大学课堂

当前的大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教学观念已形成共识。 “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然而在课堂中,并不是多有的学生都处于活跃的状态,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却处于休眠状态,没有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致使教学效果甚微。 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微信,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传导工具。将微信中的功能模块与大学课堂相结合,不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同时,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有58.15%的大学生认可将微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其中,主要希望以下三种方式将微信与教学相结合。

(一)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功能,链接慕课等网上学习平台

各大高校都有相应的教学网站,老师可以在其中发布教学资源,大学生可以进行课前课后学习交流,但这需要在

电脑终端才能获取完整的教学资料。但在便捷,快速程度方面仍有所欠缺。而微信中的公众号功能则能帮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的内容推送功能,定期将学习相关资料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之中。课前,发布教学内容与目标,提供课前学习资料,增强大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课后,在公众号中发布作业,充分实现课后学生反思与学习,提高大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可以令学生轮流管理公众号后台。这不仅可以缓解高校教师的时间压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发挥他们对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外,微信公众号还可以链接慕课等网上学习平台的资源。慕课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广泛流行,微信公众号中可以整合与推送慕课中的教学资源,可以避免当学生对慕课中海量资源的茫然,提高学生搜索教学资源的效率。由此,微信公众号可以成为一个移动的学习资源库。

(二)利用微信群,延伸课堂教学,为课外交流提供平台

通过建立微信群,可以使学生多方位地在课前课后学习交流,在保证课堂教学进度的同时,不至于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

(1)观看教学视频。教师可在微信群中发布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2)发布课堂练习。发布预习与复习练习,便于学生实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3)“微信群”交流。微信群,可以成为一个网络中的班级空间。在微信群里,教师、学生以及一些毕业生可以在此交流有关学习的问题。

(三)万能的朋友圈,也可以是学习圈

不难发现,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大多关于分享生活、心情动态的。因此,朋友圈也常常被人吐槽为炫耀的平台。然而,朋友圈也可以成为学习圈。

朋友圈的好友大多数是因兴趣相投结交朋友或同学,通过朋友圈,互相分享学习资源,互相讨论评价,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不仅如此,通过朋友圈可以扩大学习圈的范围,强化学习效应。比如,当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所发朋友圈产生学习兴趣时,可以通过互加原作者为好友的方式建立联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交流。如此一来,大学生所处的虚拟学习空间将会迅速扩张,学习效应也相应扩大。

在笔者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部分大学教师已经将微信应用于教学中,比如教师开立私人微信公众号,不时地在上面分享学习资源,此举也受到了师生的赞誉。他们认为,微信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难度较高,要真正做到微信翻转课堂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他们也指出,微信是一个普及率很高的手机应用,将它作为一种课外教学的辅助工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相对于“虚拟课堂“而言,”实际课堂“仍然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是,高校教师可以把微信可以成为一种辅助性的新媒体教学平台,实现课前课后的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微信可以成为一种良性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王景梅. 基于“微信群”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探析[J]职业时空,2016,(12):67-69

[3]苏芸.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研究初探[J].华章,2013(16):328.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冲击微信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阅读理解
微信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