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情入境,感悟文本秘妙

2016-05-30谢笑红

科教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谢笑红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个体与文本直接、自然、亲密的接触。作为教师,应善于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动情入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感悟文本秘妙。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研读文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51

Abstract "The Chines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stressed: reading teaching is a process of a dialogue among students, teacher and the text. The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and text should be the direct, natural and intimate contact between individual student and the text. As a teacher, we should be good at introducing, manufacturing or creating a situation adapt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arouse students' emotional resonance, to make the students touch the feeling and get in the situation, to let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master of learning, to find the wonderful secret of the text with an aggressive emotional feeling.

Key words read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ading the text

进入中段后,语文课文的阅读难度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却与之成反比,课堂往往成了教师和那么几个优生的舞台,其他人便当作了看客。这不是笔者喜欢的教学风格,于是,笔者琢磨着,思索着: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它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散发出生命的活力,洋溢着迷人的芬芳。《新课标》也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也许只有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潜心学习,享受情境的过程,才会对眼前的课堂状况有所改观。正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果不给予学生研读文本的时机,却企图学生能入情入境,又何尝不是痴人说梦?

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不断思考、总结,从课文《火烧云》教学过程中得到启发,如果多从学生角度考虑,在文本中能够寻找出引起学生阅读的“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与教师一起融进教学活动,用心体会,就能够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因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潜力很大,在教师的引导下潜心思考,积极发言,在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享受着精彩纷呈的过程。

1 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小学生如果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一种享受中华美文的特殊情感,形成一种 “乐学之下无负担”的积极的学习状态。

教学片段一:故作姿态,出人意料。

师:火烧云上来了,它就像为魔术师,让大地上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谁变了?赶紧去读读第一段吧。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火眼金睛,不容错过哦!

(孩子们总是好奇的,一个个有滋有味地默读着,标记着,不断地交流着。)

生: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生: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生: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生: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生: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生:喂猪的老头的白胡子变成金的了。

师:哦,变了变了!(故作滑稽的姿势,与学生合作进行变换句式朗读,引起他们理解文句的兴趣。)

老师 学生

我的臉白白的。 我的脸红红的。

我是大白狗。 我变成大红狗啦!

我是红公鸡。 我变成金公鸡啦!

我是黑母鸡。 我变成紫母鸡啦!

我是小白猪。 我变成小金猪啦!

我是白胡子老头。我变成金胡子老头啦!

孩子们个个笑得人仰马翻,在欢乐声中感受着句子的幽默,理解着词语的意思。当教师故作手摸胡子的姿势,一本正经地说:“我是白胡子老头。”时,学生笑眯着眼,异口同声说:“我变成金胡子老头啦。”教师趁机追问:“您老人家必要高寿!谁能说说‘必要是什么意思?”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地举手了,不费吹灰之力给出了答案:一定会、肯定会。这真让人出乎意外,远没有笔者想的那么难。“必要”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如果把这个意思放到这句中肯定是不通的。因为这里的“必要”是北方民间的一个祝福语,它是两个字的合成(必:一定;要:能或会)。此时,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教师不费吹灰之力,答案油然而生。若是学生心浮气躁地与文本对话,所得的也仅仅是文本的皮毛,浅尝辄止的对话后所出现的也只能是断章取义。而当学生把心浸到文本里,学习兴趣被激起了,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学生的感悟才是原汁原味的,尽享着火烧云上来时的幸福和美妙,欢快的朗读基调油然而生,畅游着“悦读”的过程,这俨然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2 触摸课堂的“感悟点”

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前进,“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理念,已植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内心。

教学片段二: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师:是啊,火烧云把许多事物变美了,它自己会变吗?

生:当然会变呀。

师:自由读第二段,想想火烧云的什么变了,变成什么样了?

生: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了。

师:火烧云变出了那些颜色呢?

生:我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红半黄,半灰半白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中,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很多。

生:我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到火烧云变化的速度太快了。

笔者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给足学生潜心学习的时间,帮助并引导他们养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案例二中,教师无需再费尽心机点拨,只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引领学生读其中的语句,抓住关键语句着重引导学生从“红彤彤、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这些形象的语言烙入了学生的心田,让他们触摸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了他们的和谐发展。这时,教师的顺水点拨便如画龙点睛,定将水到渠成。

3 寻找文本的“延伸点”

语文本身就是一个无限开放的学科,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延伸最能赋予它永久的生命活力,让它时刻奔流不息、生生不止。大家都知道,小学生正处在习作的基础阶段,他们习作的瓶颈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教师就更应该首先带领他们在熟悉的课文里寻找写作的“米粒”。

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挖掘再开发再延伸,留出空白,让学生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让精彩亮场,这样的“节外生枝”也别有一番收获。

教学片段三:节外生枝,精彩亮场。

师: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出现呢?

生:老虎、小兔、小山、企鹅、蓝鲸、海狮顶球、猴子捞月……

师:请同学们模仿4、5、6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试着写一段来交流。

生:一会儿,一条蓝鲸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后边似乎跟着好几条小鲸鱼呢,游着游着,蓝鲸不见了,几条小鲸鱼也不知道哪里去了,哎!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在找野果吃。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睡得真香啊。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

案例三中,笔者抓住文中的延伸写作点,赋予学生表达活力。在学生品析完课文中对火烧云形状的描写后,再让他们猜想此时空中的火烧云还会有什么形状,学生们一个个争着举手,抢着要说,情绪非常高涨。有的说像老虎、有的说像小兔、还有的说像小山、企鹅、蓝鲸、海狮顶球、猴子捞月……当同学们说得高兴时,教师请他们读出课文中描写火烧云形状的句子,并要求他们依照课文的内容,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出火燒云的样子。片段中,学生那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活跃着课堂,而且加强了自身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着火烧云那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迷人景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为着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而敞开着。”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有潜心研读教材,慢慢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等到他们渐渐长大了,就能独立开创习作的新天地了。那时,“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这句话也就到了“落到实处,闪亮登场”的时候了。

教师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中,应充分利用语文这一“国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天真活泼的学生。笔者相信,语文课堂过程中将会生成更多精彩动人的画面,学生也定将会扎根于语文土壤深处,在小学语文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等待的必将是群芳吐艳,收获的必将是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钟启泉.对话与文本[J].教育研究,2001(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