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红色微博为载体的思政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16-05-30周玉珍

科教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思政教育

周玉珍

摘 要 “微时代”的到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红色微博”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开拓了新阵地,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利用“红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同时倡导构建 “微博集群”来扩大红色阵营,提高“紅微”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关键词 红色微博 思政教育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30

Abstract "Micro era" puts forward new challeng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red micro-blog" opened up a new position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aiming at the use of "red micro-blog"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and advocate construction of "micro-blog cluster" to expand the Red Faction, improve the "red micro-blog"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

Key words red micro-blo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model

1 微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交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作为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 微博更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能随时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动态,具有强大的新媒体传播特性。“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数据统计, 微博用户中大学生群体已占到了72.3%,这一统计结果表明这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很多同学愿意通过微博来获取信息、记录思想、社交活动,甚至将其视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好微博、用同学们喜好的方式来交流沟通无疑将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关系,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更将是一个新的突破,它可以打破传统思想教育课堂中带有的单向灌输性、强制性和政治性,让老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交互的环境中沟通,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正能量互动引导,潜移默化, 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红色微博”的内涵以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用

所谓“红色微博”是特指以思想政治教育、团建、党建工作等红色主题为主要内容的微型博客,它以微博的形式存在,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红色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传承, 又体现了一种超越和创新。①对于教育主体而言,一方面,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教育、服务水平,帮助他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管理服务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拉近教育主体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大学生的性格特质、思想动态、所求所需,有利于提高教育水平、服务技能和管理效能。对于教育客体而言,红色微博具有育人优势, 主要体现在通过红色微博这一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理论、价值观、道德传统、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教育与熏陶。通过红色微博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荣辱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3 国内高校在利用“红色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3.1 引导意识不到位

由于微博与其它网络载体(如QQ、微信等)相比,它在传播信息的针对性和及时性方面较弱,它对教育客体的引导是相对间接的,最终能否对受众产生既定的影响力是取决于通过载体内容引发客体自已去“思”和“想”。所以,如果想提高“红色微博”的效能,就必须遵从微博载体的特殊性,教育主体要努力提升引导意识,转变角色,扮演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灵魂导师,而非单一的强制性信息灌输者,尤其在处理一些学生反映的问题以及容易通过网络漫延开来的校园重大事件上,相关宣传部门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平台的亲和力和互动性,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教育者与同学之间展开思想的辩驳,公开、公正地谈论、分析现象与本质、行为与结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格观,将思政教育从有形宣教到无形渗透转变。

3.2 微博运营工作思维未形成

鉴于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对“微博”这一新媒体的运作经验甚少,所以如何将“红色微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要形成规范的运营思维。微博运营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前期准备,包括微博开通、微博装修和微博认证。第二,中期规划,包括如何做好内容建设、活动策划、宣传推广以及客服工作。第三,后期维护,主要是完成数据分析、目标检查。其中后期维护往往是各大高校做得比较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导致微博运营不理想的关键所在。另外就是“红微”运营部门对人员架构以及工作职责不明确,建议设置编辑(负责内容采集、发布、推广)、客服专员(负责做好回复评论互动、处理咨询、投诉、意见、定时监控舆情)、项目总监(活动策划、报表整理分析、协助编辑内容等)岗位,并明确岗位考核指标。

3.3 舆论影响力度不够大

目前高校“红色微博”普通存在关注度低、粉丝数量少的状态,从而导致舆论影响力不够,继而影响“红色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一个微博的影響力取决于它的传播力、活跃度和覆盖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倡导一种全员育人的“微博集群”策略,校方在着力打造博客运营团队的基础上,鼓励全校各级学工部门、党委、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社团甚至学生个人共同参与“红色微博”的建设工作,通过集群化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领地,丰富教育形式和内容,星火燎原,以红色为主题的微博集群可以使原本孤立的校内思政博客得以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凸显优势,相互促进,成为沟通师生、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

4 改进策略——构建“微博集群”,扩大红色阵营

为了使微博的力量不再“微薄”,微博集群化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政府机关的政务微博集群化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样,高校思政教育也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全面贯彻全员育人的理念,②倡导以学院官方思政微博为引领,以全院思政教育者(党团委、辅导员、思政教师、班主任等)微博群为主体,链接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关职能部门、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甚至学生个人组成(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等)的微博群落,最终形成一个内容丰富、优质开放、师生互动、服务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红色阵营”。

4.1 构建“旗帜鲜明,亲和力强”的学院官方思政微博

高校官方思政微博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院应组建一支既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又具备新媒体运作能力的微博管理团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搭建一个 “思想引领、亲切友善、关爱倾听、陪伴成长”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及时、高效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构建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建设思政微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1)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切实反映发生在学生周围的身边事,沟通、了解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只有“接地气,办实事”才能引发共鸣。(2)注重博客内容的时效性。针对当前社会上或者学生关注的热、焦点问题,本着不回避,不掩饰的态度,强调问题的客观性,正确疏导,稳定情绪,合理答复,让学生感觉到“言有据、评有理” ,及时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4.2 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政教育者微博群

在学院博客管理团队的带领下,由学院各级各类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党员、班主任共同构建思政教育者微博群,微博群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日常管理服务信息的发布、思政课程学习交流、分享教育者自已的生活经验、人生体验等,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强化思政课程内容的学习成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4.3 构建“原生态”的学生微博群落

学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受众,受众本身主动参与思政微博建设将使得整个微博集群更加生动、鲜活、原生态。该群落主要由三类主体群落构成:(1)各级各类学生会、学生社团或者班级主办的微博群,主要以组织校园活动、宣传校园文化为主题,繁荣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凝聚力。(2)“学生领袖、达人”开设的微博群。主要以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以及一些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博客构成,旨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达到配合思政教育者开展工作的目的。(3)大量学生个人微博群,方便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作出反应。由于学生比教育者更了解教育受众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表达风格、崇拜对象等,并配合线下的活动开展,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的教育无缝对接,提高整个微博集群的活跃度,体现思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生命力。

最后,在利用红色微博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师生对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道德的学习和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注释

① 付彦林.“红色微博”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9).

② 王静.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27(2).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思政教育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传统与创新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