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016-05-30熊君杰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欣赏能力艺术实践创造能力

熊君杰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要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那么怎样培养音乐的表现力呢?以及培养表现力的同时,学生又有什么收获?这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简单的进行描述。

【关键词】表现力 自信心 欣赏能力 创造能力 艺术实践

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际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表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艺术语言,形成稳定良好的乐感,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和锻炼理解、领悟和记忆等心理能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表现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在表现力的过程中还能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感情。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开发学生的潜能。

当今社会,自信是成功必备的心理能力。对于成年人来说自信的表现是勇往直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自信也许就表现在一次勇敢的举手,响亮的回答中。在音乐课上也同样如此,学生一旦被认可,就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然后就会处处表现自己。有一次在上二年级音乐课时发现一位女同学,长得很讨人喜欢,从她上课的神态来看非常专心,但就是不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于这种学生的心理活动,我很了解,她内心很想参与,可就是需要有人拉一把。于是我说:“今天我特别想听孙晨唱歌,我想你的声音这么好听,歌一定也唱得不错。于是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她为我们唱了一首《快乐的音乐会》,唱完后老师和同学都为她鼓掌,我看到她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接下来的音乐课中她每次都举手,就好象换了一个人一样。有一次没请她上台表演,她都哭了。通过这个事例说明:学生在没有成功体验之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而有了成功体验之后,就勇于表现,乐于表现,自信心也就增强了。

二、加深学生的欣赏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欣赏乐曲,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参与了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作调整。比如在欣赏《晚风》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音乐,不要求动作的优美。只要他能被音乐感染,能营造一个自由自在的气氛。

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安安静静真的很难,特别是低段的学生。从感情上看,他们易兴奋、易激动、情绪不够稳定,对具体的人和事物能够产生感情。而且具有创造力,想象力、模仿力,富有好奇心,因此他们更喜欢活动性、趣味性、游戏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创编一些简单的律动练习。在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时,我请学生扮演蜗牛、黄鹂鸟和葡萄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从二年级的教材上看,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歌曲都是关于小动物形象的歌曲,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根据乐曲的特点,设计形式较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多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结合的手段,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为主,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在二年级的节奏学习中,用走、跑、慢走分别表示一拍、半拍和两拍,在做巩固联系时我采用捉迷藏的方式把表示不用时值的“小人”节奏藏起来,让学生把它们找出来并正确的读出节奏、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再如低段学生喜爱听童话故事的特点,在教学中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三点,想必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功感。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呢?为此我深入地学习了音乐新课标,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实施。

一、因势利导,淡化技能训练

过去人们谈到音乐教育,便会很自然地与是否正确打拍子,会运用歌唱方法等具体内容联系在一起,很重视技能技巧却轻视了对音乐的表现,更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的功能,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然而音乐新课标标准中提出要淡化知识和技能,淡化技能训练,使音乐能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人作为主要任务。

二、相辅相成,拓展教学渠道

“请不要老是唱课本上的歌。”这是五年级的学生说的一句话。因为课上的音乐讲的都是“过去”离他们较远,而学生更多的想了解“现实”,即他们身边的音乐和事。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又并非全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变化教学形式和方法,带领学生探索神奇的音乐世界,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慢慢的我发现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融入音乐之中,也学到终身喜爱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三、与时俱进,重视艺术实践

学生经常和我说,能不能留多点时间给我们自由表演。他们的意思是说能够自由组合,可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据观察,由于学生爱唱,爱玩,大多数有很大的愿望要展示自己。音乐课是最适合的了,留一点时间,抓住他们的年龄特点,可以做音乐游戏、音乐小品等等,尽情的让学生表现自我。这也就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从玩中学”,“从乐中学”。这种“学与玩的艺术实践“还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如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对音乐的理解等。总之,这样一来学生在音乐课中玩个够,也许,这样的音乐课将成为他们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因此,在学生培养音乐表现力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首歌曲后表现学生的人格。伴随学生的是音乐所带来的快乐,而我们的目标则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都能在音乐课中享受音乐、欣赏音乐。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欣赏能力艺术实践创造能力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