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5-30吴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动机

吴艳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化科学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比如:我在讲解比例尺的知识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家要搬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照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米,小明量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图上距离是7厘米,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厘米。你们能帮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思维也一下子活跃起来。探索的动机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下意识的投入到有效地思维活动中。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新思维的动机。

二、启发学生独立思维

1、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讲课不宜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让他们养成依赖心理。

2、创设良好的思维氛围

教师要悉心营造民主和谐的思维氛围,不要让学生有恐惧和紧张心理,特别是在学生思维出现困难时更不能讽刺、嘲笑他们,让学生在宽容的氛围中鼓足勇气,并逐步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3、教给正确的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正确思考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做到良好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

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2)具体到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所学知识内容,利用直观教具,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 :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打开,让学生细心观察长方体6个面大小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让他们发现,长方体对应的面形状完全相同,大小相等,把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因为长方体的面两两对应,所以只要算出3组面就可以了。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灵活性的突出表现是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同时,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 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它是在原有经验材料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性和突破性的创造组合,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对于小学生来讲,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一个小发现,一个小创造,甚至一个奇思妙想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概括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常规的思维得出以下的计算方法:圆柱体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积(即S=ch+2πr2)。这时,我鼓励学生:“能不能概括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一些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后将圆柱体的一个底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知道一个底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两个底面合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恰好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又正好是圆柱底面的半径,从而得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为cr。因为圆柱的侧面积是ch,因此,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S=c(h+r)。接着,让学生作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后一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独创性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与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主见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1、转换角度,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2、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3、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动机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拆拼长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