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厌学情绪的思考
2016-05-30张艳林
张艳林
摘 要 学生厌学成为了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普通中学更是普遍,因此,寻找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生 厌学 思考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114-02
在教育不断发展进步、课改有力推进的今天,学生厌学成为了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也是现在每所学校都存在的普遍现象。笔者调查发现,厌学情绪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以至于学生对学习以及与学习有关的事表现出厌倦甚至厌恶的心理现象。厌学情绪的表现有上课不专心、无故缺席、顶撞老师等等。调查研究表明,厌学情绪目前在青少年学生中十分严重,在普通中学更是普遍,因此,寻找改变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有针对性的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遵循教学规律,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首先,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不得任意增加课时,不得频繁考试,不得滥用辅导资料,不搞成绩排队,严格控制作业量和在校活动总量。
其次,在上好基础课的同时,努力上好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课程,要认识到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科技素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课程,是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和个性特长的主要阵地。既不能把体音美视为“小三门”,受到冷落,也不能以文化课替换这些课程。
二、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优秀性与普遍性的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培养优秀的顶尖人才无疑是必要的,但就教育的基础性而言,着眼点却不能仅放在几个优秀生身上,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对优秀生强化、对中等生优化、对学困生转化。转化学困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关键。作为教师必须树立起“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光荣”的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三心”:一是教育学困生要有爱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其自尊心,并以信任去发挥期望效应;二是转化学困生要有信心,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利用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同时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他们有表现自己优势的机会,帮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三是当学困生出现反复时要有耐心,要善于在反复中发现其进步因素,并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帮助其巩固转化的成果。还要在帮助学困生克服厌学情绪的具体措施上做到“六多”,即课前多指导预习,课中多启发提问,课后多辅导练习,作业多面批面改,平日多主动谈心,多与家长取得联系。
三、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动力。只有当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转化为自身的需要时,才能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厌学者大多是缺乏宏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随波逐流,稍遇困难或挫折,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正如古语所说:“志苟不文,虽细微之事犹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要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学习的远景性学习目的与学好每一门学科,掌握每一节课的近景性学习目的结合起来,本着由近及远,由难到易,由小到大的原则逐步实现,既看到近期学习的成果而树立信心,又面向远景学习目的而脚踏实地,切实做到胸怀大志,目的明确。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最活跃的因素。我国教育先驱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是使教师与学生都感到最大快乐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善于设疑、激疑、质疑,善于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要优化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情趣。三要发扬教学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四要大度无私,公平地爱每一个学生,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发自内心的愿向老师学习。
3.利用迁移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厌学者并非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没有任何特长。有的学生虽对学习基础课不感兴趣,但动手能力很强,教师就可以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将他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4.根据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利用其反馈效应,强化学习动机。任何学生包括厌学的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在批改作业、课堂提问及考试等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予以鼓励评价,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起进一步成功的愿望。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盖杰所说:“表扬和鼓励,能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他们会设法以同样的良好行为,再得到表扬和鼓励。成为良好行为产生的动力。”
四、提高家长素质,走出家教误区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修养,光靠学校教师的努力,哪怕是相当大的努力,其效果也是有限的。”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关,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而且也应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及学校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家长素质,走出“重分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智力投资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物质提供轻精神满足、重言教轻身教”的家教误区,与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