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2016-05-30龚文彬

亚太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龚文彬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0-01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徑,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均明确指出要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

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侯云霞等人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它包括单项性、综合性和潜在的实践教学三方面。[1]李松林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构成。学生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经典、小组讨论、社会调研等方式,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2]柳礼泉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寓教于“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3]颜加珍则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以实践的形式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总之,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5]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政课实践教学系统性不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受经费、人力等客观条件限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缺少统一的协调和安排,尤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规模校外实践教学就更难实施。相对容易开展的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本身又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无法充分地展开。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进展缓慢。

2.思政课实践教学广泛性不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采取合班上课、系统讲授的方式。面对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教学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实践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别说进行校外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受到经费限制、学生安全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参观考察、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必需的社会实践教学难以开展。有些高校存在以学校组织开展的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活动为特色典型的社会实践案例代替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具体到全校学生的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则大多由学生自主进行,学校对其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3.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的全面性欠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还没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不能运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较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准确、客观、全面地判断,也无法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高校的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设计

1.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保障机制。高校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在学校教学计划设置中为实践教学规定合理的学时与学分。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课程特点及学生情况,努力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制定规范的经费支持、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保障机制。

2.形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采取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两种形式。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课外实践教学在课余时间或寒暑期进行,由学校社会科学部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培训和组织。

(1)课堂内实践教学。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学生。任课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启发学生就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观点和结论。②学生模拟教学。学生模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③经典赏析。包括阅读经典著作和欣赏优秀影视作品。读经典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经典的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人类的精神力量,具有天然的教育价值。经典赏析完全可以成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

(2)课外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的时间主要安排在课余或假期。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活动、各种模拟实践等。通过课外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当今社会问题,解决现实矛盾,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将所学专业知识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考核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采用课内考核和课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课内考核可以采用口试、辩论演讲、分组汇报、现场模拟演示等方式。课外考核则多采用撰写实践调研报告的方式。这些方式比单一的书面作业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真实,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任课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

(作者单位: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2014年度天津农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项目号2014-B-22。

参考文献:

[1]侯云霞,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

[2]李松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3]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4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