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三部曲”
2016-05-30杜书平
杜书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58-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不少新方法,给我们不少帮助与启迪。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学了别人的经验,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摸索着使用了“认读、精读、研读”的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它应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而发展为对课文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对学生是“感知”“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对教师则是要求学生从“认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指导过程。
“认读”是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阶段,就是要学生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即文章写了些什么。要做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就必须“精读”。“精读”有别于“认读”,它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文章作更深层次的比较分析,从而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结构、线索等问题。“研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三阶段,是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的目的,即力争达到“知识的迁移”。
一、认读
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总体印象,并用“。”“——”等符号标出生字、生词、难句;然后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注音、辨字、释词、析句,把标出的生字、生词、难句弄明白;再用所学过的文章体裁知识,辨明课文体裁,审清题意,理解题目与文章的联系,抓住“题眼”,仔细体会,为“精读”作准备。
二、精读
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体裁,边读边想,把文章的基本内容弄明白。记叙文要弄清:1.记叙的对象(写人、记事、写景或者状物);2.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3.记叙的顺序(順叙、倒叙、插叙);4.记叙的中心(是为了突出事件的什么意义),还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什么思想品质,还是为了抒发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找出文章中的佳句和精采段落,准备背诵和默写。说明文要弄清:1.说明对象(具体事、科学知识、事理);2.说明对象的特征;3.说明的顺序;4.说明的方法。议论文要弄清:1.论述形式(立论、驳论、评述、联感);2.论点;3.论据;4.论证方法。
明白上述的问题后,依据训练重点,要求学生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脉络、结构,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段意,思考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达到从“点”的掌握到“面”的理解,为“研读”打基础。
三、研读
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在谋篇布局上、表现手法上、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和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写出200-300字的体会。体会可因人而异,可写思想收获,可分析写作技巧,可鉴赏语言特色,亦可仿照精采文段写景、抒情、状物……或自行设计阅读练习,把练习及答案在学生中互相传阅、讨论、修正,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综合等能力。
作为初中学生,要他们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表达诸多方面进行阅读,并达到理解是困难的,要达到教学目的,还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阅读条件,让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还要指导阅读方法,安排阅读顺序,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依据学情,要求学生有重点地读,不要对每篇课文都全面“撒网”,只要做到一课一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