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2016-05-30李经
李经
摘要:小微企业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在促进社会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推动安徽省小微企业持续发展,从小微企业自身的内在方面以及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政府政策法规等外部方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3.044
1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随着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社会就业等重要问题。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其发展。安徽省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受到来自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小微企业的概念在我国最早见于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其提出了“小型微利企业”这一概念。条例明确规定了“小型微利企业”需符合的条件:工业企业年度应缴纳税款的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企业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内,企业从业人数在80人以内。
国外对于小微企业的界定各有不同,以美国为例,小微企业的概念较早见于美国国会2000年颁布的《微型企业自力根生法案》和总统布什2003年签署的《微型企业扶持措施》中,描述为雇佣人员不多于10人的公司和贫困人口开设的公司。
1.2 安徽省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
2015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817.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8.6%,增长速度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居于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其中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较好,安徽省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914.9亿元、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6439.3亿元,较2014年同比皆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且对安徽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都由2014年的812%和75.7%增长为82.6%和81.1%,贡献率明显提升,支撑作用显著。安徽省小微企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攀升,且自2013年开始其的工业增加值已超越了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形成了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3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状况
全国小微企业贷款户数量在2014年底达到1145万户,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0.7万亿元,在全国鼓励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发展形式下,安徽省各类金融机构也逐年增加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数额。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象依然严峻,安徽省金融机构2013年全年对我省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4284亿元,仅仅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总量的36.6%,可见,小微企业所获贷款较其对经济所做的贡献不能成正比例。
2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2.1 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盈利少,抗风险能力较差。我省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种类单一,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很多小微企业难以在短期内适应,缺乏风险应对机制,造成破产倒闭。其较低的抗风险能力使其难以融入资金,或在融资后发生资金使用效率低、难以按时偿还等现象。此外,大多小微企业处于创业阶段,抵押担保品缺乏。且部分小微企业存在信用意识淡薄的现象,按时按量还贷意识较差,往往产生欠款不还的现象,使其陷入信用危机,银行等贷款机构出于贷款资金安全的考虑便减少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以上因素都影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
小微企业管理方式与财务管理制度落后。安徽省大多小微企业管理体系落后,股份制企业数量少,家族企业居多,小微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制,很难做到经营权管理权两权分离,即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造成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同时,小微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真实数据缺失,财务报表混乱,这些都导致其无法达到银行贷款的要求,难以从银行或其他投资者处获得资金支持。
2.2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不足
在制定发放贷款政策时,出于对资金安全问题的考虑,商业银行一般会都会更倾向于贷给大中型企业。近年来,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程序不断规范和完善,让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被拒之门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商业银行多以小微企业的规模来判断是否发放贷款。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的小微企业,其抵押品、担保物也较多,贷款风险相对较小。但安徽省大多数小微企业经济实力薄弱,其拥有的资产总量有限,在例如土地经营权、厂房所有权等方面不能达到银行贷款要求,没有足够的贷款担保条件,因此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所需资金。总体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虽然我国具有国有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银行体系。但是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数量有限,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主体较少,对于日益增多的小微企业来说,资金依然供不应求。
2.3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针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仍未实现系统性的规划。安徽省政府对小微企业融资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实践中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各项扶持政策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支持时,政策受益者往往是企业总资产和盈利能力具有显著优势的公司,而更需要资助的亟需资金的小微型企业则很难受益。可见,目前的政策仍然有待完善。
对于已有的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足。安徽省很多小微企业对自己符合条件并可申请的优惠政策并不知晓,未能获利。这其中除了小微企业自身对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关注不足的因素之外,更是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所导致的。
2.4 资本市场结构不健全
我国资本市场上可供交易额品种较少,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大部分小微企业更是难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我国资本市场虽然有不同的板块的划分,但在为中小企业融资时未没能体现显著作用。大多小微企业在经营规模和资本结构等方面都无法达到上市的基本要求。
3 解决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 小微企业自我提升
小微企业要正视自身的弊端,追求企业的自身完善与发展。加强优化管理方式,规范企业自身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同时需要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的信誉。即使信息不透明,小微企业也要在经营过程中抵御不当利益的诱惑,杜绝不道德行为。小微企业可通过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加强信用约束。同时,小微企业需加强公司管理水平,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有助于提高其信用等级,获取银行贷款。
重视专业人才,提高职工素质。安徽省小微企业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应对内进行员工专业技能培训,对外招收高端专业人才。随着知识技能的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会有所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员工的知识储备也要不断更新。例如,在财务部门定期开展培训,使财务人员的技能不断提升。
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让小微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真实可信,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传承“徽商”精神,体现“诚信”与“契约”的价值观念。
3.2 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获取资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向银行提供符合贷款要求的数据。这就需要金融机构的主动支持。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应共同努力,营造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双赢的结果。银行的经营者具有发现有发展潜力小微企业并对其予以资金支持。在这样的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积极的给予支持帮助,灵活发放贷款,不应“一刀切”。在小微企业在财务信息方面出现问题时,银行可适当提供帮助,为小微企业找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努力做好信息的双向传递,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帮助我省小微企业获得更多优质贷款,走出融资困境。同样这将也就更有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贷款管理工作,监控小微企业贷款者的资金使用状况,降低贷款风险。
3.3 强化政府对安徽省小微企业的支持与引导
近年来,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相关各项政策的帮助之下,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国务院出台的国九条和银九条,显示出对全国小微企业的大力支持。安徽省各级政府在严格执行中央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也应制定实施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不能让中央的扶持政策到了地方之后就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帮扶到当地的小微企业。当前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保障体系也仍不完善,不能满足安徽省众多小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安徽省政府应根据省内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能够满足我省各地小微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例如对小微企业实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长期化,小微企业各种业务的办理程序简单化,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安徽省政府应完善对小微企业服务内容,建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机构。在银企间牵线搭桥,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提供有序的融资平台,体现“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增进了银行企业间的了解,保障了各方的利益,帮助小微企业在公平的市场上进行融资。
3.4 发展地方性资本市场
小微企业除了可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之外,还需要从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的形式获取资金。目前安徽省的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仍是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从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则相对困难。因此,安徽省应积极建设并完善地方性股票和债券市场,为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平台。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扩大包括小微企业私募债券在内的相关试点,扩大小微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的规模,让更多小微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参考文献
[1]李文静.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J].现代商业,2014.
[2]尹贝贝.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研究[J].经济视角,2012,(11).
[3]陈蕾.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投资研究,2011,(10).
[4]袁红林.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王贤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