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2016-05-30顾君颖韩亚琼王允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3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新型城镇化江苏省

顾君颖 韩亚琼 王允

摘要: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速度显著提升,但城镇化质量仍有不足。目前,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其城镇化进程具有一般性,文章选取10项指标,构建了江苏省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所辖各市进行测度,结合江苏省实际经济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江苏省; 因子分析法

一、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

城镇化质量是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综合性概念。城镇化质量的复杂程度远超过城镇化水平,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城镇化质量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王新越(2014)等认为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成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主要任务,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就是新型城镇化。陆大道,陈明星(2015)觉得城镇化发展水平应当与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增就业岗位、城镇实际收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以及水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保持一致。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看出,正确理解城镇化质量内涵,科学构建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并对各地区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城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研究主要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结合国家宏观形势,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矛盾进行分析与研究。

由于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全国省域第一,作为经济大省,其城镇化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然而江苏省城镇化也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江苏省发展好新型城镇化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

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在城镇化综合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应着重考虑生态环境、城乡协调程度。本文遵循代表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从经济发展、生活保障、社会发展、设施城乡统筹等各个方面,根据上述分析,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生活保障、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四个方面。基于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时把居民问题作为重点,进一步突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二)相关指标说明

1. 经济发展指标: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最为密切,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越好,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就会随之提升。2. 生活保障指标:居民生活能很好地评价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深刻体现出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一思想3. 社会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在评价城镇化水平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且社会发展指标与居民生活更加密切。4. 生态环境指标: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5. 城乡统筹指标:在追求城镇化进程中忽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导致我国城乡差距过大,因此,测度城镇化内部差异的城乡统筹指标是不可缺少的。

本次评价采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4年相关数据,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

三、城镇化质量的因子分析

(一)公因子的选取

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MO值大于0.5,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提取了前三个因子,这些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且前三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经达到88.040%,表明前三个因子已可以代表全部数据的信息。

(二)因子旋转及公因子解释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公共因子F1主要由x1、x2、x3、x4所决定,这4个变量在公共因子F1上有较高的正载荷,公共因子F1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占54.962%,其中x1、x2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宏观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城镇化水平。x3、x4分别体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科教娱乐消费水平,是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因子F1是反映经济发展与生活保障因子。

对于公共因子F2,变量x7、x8、x9、x10有较大的载荷,第二公共因子F1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占19.530%。x7、x8体现的是居民所处的生态环境,x9、x10是城乡协调发展重要体现。故因子F2是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因子。

对于公共因子F3,变量x5、x6有较大的正载荷,第三公共因子F3对各变量的方差贡献率占13.549%,公共因子F3反映社会发展因子。

前3个公共因子对10个指标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88.040%,说明3个公共因子基本上概括了10个变量的主要信息。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可得,第一因子主要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与生活保障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人均财政收入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城镇居民科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x4),第二因子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与城乡统筹方面(生活垃圾处理率x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8、城乡居民支出差异系数x9、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x10),第三因子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方面(每万人拥有病床位数x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x6)。

(三)因子结果分析

在SPSS软件中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计算各个因子得分,进而就可以把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对每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相乘,然后加总得到每个城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城城镇化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F=(54.961×F1+19.530×F2+13.549×F3)÷88.040

在上式中,Fi表明第i城市的城镇化质量,Fin表明第i城市在第n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计算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得分与排名如表3所示。

(四)城镇化质量结果分析

从城镇化质量因子得分可知无锡、苏州、南京、常州、镇江,五个城市综合得分为正,表明这些城市的城镇化质量江苏省内较高。在综合得分为正的城市中,无锡市的城镇化质量最高。无锡市第一因子得分为正,第二和第三因子得分为负,表明无锡市在经济发展与生活保障方面做得较好,但在生态环境、城乡统筹与社会发展方面有待提高。对排名靠后的连云港市和宿迁市来说,其在第一因子、第二因子和第三因子得分上均为负值,其综合得分也相应较低,可见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在发展新型城镇化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要从总体上提升江苏省城镇化质量,依然要把经济发展作为根本的着力点,为推进江苏省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统筹兼顾城镇化质量的各子系统,重视社会进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镇化协调发展。

四、城镇化质量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紧密结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12年),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 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区域差异显著,首先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苏南,而质量较低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苏北。其次,即使在同一地区其城镇化质量也不尽相同,例如排名靠前无锡与苏州,无锡市的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贡献率远远大于苏州,但其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却逊于苏州、南京等地。因此在未来的城镇化道路上,每个城市都应该抓住自身优劣,有针对性的发展。

2. 在社会发展与生活保障方面,苏北苏中8市发展较差,无锡市发展最好,因此,南通市等8个市可以借鉴无锡市发展经验,积极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来源,坚实的产业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优先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是任何其他产业难以具备的。因此,南通市等8个市应该优先确立城市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 无锡市、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在生态环境与城乡统筹方面有待提高,这5个市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与城镇。所以无锡市等5个市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缩减城乡差距:一是完善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民市民化,使其享受到城镇带来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支持农村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新越,宋飏,宋斐红,于世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4(09).

[2]陆大道,陈明星.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编制大背景的几点认识[J].地理学报,2015(02).

[3]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N].河南日报,2011-10-19.

[4]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吴江.重庆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新型城镇化江苏省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