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2016-05-30田均举
田均举
摘要:在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是常用的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构成直接的影响。文章对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道路桥梁中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完善对策,对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实行了探究。
关键词:预应力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施工质量;公路工程;多跨连续桥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109-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14.055
公路工程中,常使用的施工技术为预应力技术,这项技术具有适应能力强、效果佳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中。道路桥梁工程中,合理地应用这项施工技术,能提高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并加强桥梁自身的承载力。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找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适宜的方式进行处理,以便能更好地发挥这项施工技术的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
1 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概述
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于道路桥梁施工中,应用的范围包括受弯构件、结构加固、多跨连续桥梁。
1.1 受弯构件
碳纤维的强度非常高,并且施工操作比较简便,因此可适用于道路桥梁施工中,而常用的施工材料为碳纤维片。这种材料可对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前,受弯结构存在一定的内力,混凝土自身具有拉应力、压应变力。若受到压力因素所影响,会使得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这时混凝土受弯构件会承受最大的承载作用。碳纤维的密度较低时,自重也会比较小,这也是促使耐高温氧化性能效果较佳的主要原因。合理地应用预应力施工技术,对于碳纤维材料的处理情况来讲非常有利,且可有效地发挥其最大的性能,提升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由此可见,碳纤维的处理工作极为关键,可对桥梁路面施工的效率造成重要影响。
1.2 结构加固
长期运行使得道路桥梁结构需实行加固处理,主要为桥梁进行补强,以便于能更好地改善桥梁结构的性能,使其达到正常的承载力,从根本上保障桥梁实际使用的时间。此外,道路桥梁构件需通过卸载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降低混凝土自身的初始应力。而桥梁手拉位置构成拉应力后,拉应力所构成的应力也会发生变化,达到较好的加固效果。
1.3 多跨连续桥梁
多跨连续桥梁分为正、负弯矩区,梁部抗弯和抗剪的能力,不能实现工程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可通过人工加固进行处理。正弯矩范围的桥梁抗弯力不能达到施工的要求,应通过碳纤维片实行粘贴加固。
2 道路桥梁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下料处理工艺的应用
桥梁工程中,在完成张拉施工前,应通过钢管、锚垫板进行灌浆操作,进而构成粘结段的牢靠和安全,达到预应力筋固定的效果。然后保证预应力筋下料前,针对粘结段钢绞线完成清洗工作,将油脂、PE层去除。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应对粘结的部位和尺寸实行有效控制,避免施工阶段产生粘结段错位的情况。而完成钢绞线穿束工作,需排除钢绞线自身的重力情况,对张拉伸长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以便能维持预应力筋粘结段粘结的效果。
2.2 穿索工艺的应用
道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预应力施工技术,预应力筋的尺寸多在160m左右。穿索施工阶段,中间部分施工时,多以桥墩定向于槽、跨中部分,于装置进行穿索。若钢绞线的数量过多,容易加大箱梁穿索的难度。所以工作人员在实行钢绞线穿索的情况下,应对单根钢绞线实行合理的处理。操作阶段,防止产生钢绞线缠绕的问题,为规避相关的问题出现,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完成施工。实际施工前,对锚板孔和钢绞线的规格、型号实行严格的检查,每个钢绞线均应合理地穿于箱梁部分。此外,穿索阶段应结合具体的部位,完成穿索工作,以降低钢绞线缠绕的情况发生。
2.3 压浆工艺的应用
施工时,多采取局部粘结的方式施工,主要目的为对桥梁外锁锚横梁部分进行固定处理,保证其粘结的效果。与此同时,压浆的质量,与粘接力情况有较大的联系。为确保压浆工艺满足施工的要求,应确保压浆的密实度,并加强对粘结段的设计,将张力强度提升105%左右。因为压浆施工工艺,在预应力施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实际施工前应通过试验(1∶1),防止出现返工的现象。施工过程,张拉施工1日后实行,以充分确保压浆的稳定、均匀和密实度等,均能达到工程施工的要求,提高桥梁预应力施工的整体质量。
2.4 道路桥梁路面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路面施工中,因为道路桥梁路面多通过混凝土构件、钢筋构件施工,所以两者均可有效地使用这项技术,以此保障自身的性能,如提高施工的强度,改善抗变形的状况。可见,相关的构件合理的投入道路桥梁路面施工中,能有效地加强施工路面的质量,并且可减少施工裂缝的不良问题。
3 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完善对策
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可改善对于混凝土结构内应力的作用,减少施工裂缝、变形的发生率,其还可以充分地发挥改善承重结构内应压力,提高结构的强度,保证承重的效果。这种技术对于延长建筑物体的寿命效果也非常好,主要通过提高自身抗剪能力、强度的方式,确保道路桥梁使用的安全性,进而实现延长桥梁使用时间的效果。为确保道路桥梁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需做好施工中、后的各项质量保障工作,现分析如下:
3.1 施工中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完善措施
施工过程中为确保预应力筋的拉长值、张拉应力,满足施工的设计标准。与此同时,灌浆的过程对灌浆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统计,规避灌浆的不饱满现象。
管孔堵塞的防治,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孔道、孔端实行严格的封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应做好排气孔和灌浆孔的封闭工作,确保管孔的安全、密闭性。混凝土振捣的阶段需对振动棒频率、强度进行控制,防止产生位移和混凝土受损问题。
预应力筋外皮比较柔软,这也使得其在施工中非常易于被穿刺。因此,桥梁施工的过程,应确保操作轻柔、缓慢。此外,焊接施工中,需合理地利用搭接线,主要的目的为防止预应力筋投入使用,出现不安全的隐患。安装预应力筋构件的四周应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后,才可实行焊接的施工。待预应力筋彻底完成铺设工作后,对板面筋实行绑扎工作。板底筋绑扎施工,应在工作人员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做好张拉端、梁柱阶段部分的控制工作,进而确保混凝土浇筑满足密实性的要求和需求。
水泥浆配置时,应加强对外加剂、水灰比量进行控制,以保证其通过最适宜的添加量发挥最大的流动功效。对于没有通过的水泥浆,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地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
3.2 施工后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完善措施
针对施工中相关的技术方面的资料、工程施工情况、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和整理,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有利的资料。
完成张拉施工1日后,实行封锚施工。针对较长的预应力筋,应更合理地选择手持砂轮切割设备进行切割。需要注意的是,应确保顺着封锚线实行切割工作。一般来讲,预应力筋完成切割工作后,需将剩余部分的预应力筋控制在25mm以上。施工人员同时应加强锚具、锚孔等的清理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产生缝隙、长时间外露的情况,均需结合施工的具体要求完成封锚工作。
4 预应力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自身在应用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应找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的强度,充分发挥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作用,现将其施工应用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分析:
4.1 预应力构件使用前的裂缝问题
合理的利用预应力技术可达到较好的裂缝防治效果,但投入使用前发生裂缝,会对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对于桥梁施工的质量也非常不利。特别需要注意如在冬季或是气候、天气较冷的状况下施工,就需要对构件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做好保温的措施。
4.2 张拉力控制方面的问题
张拉力控制方面的问题为当前预应力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这一问题多为人为因素所致,进而使得张拉力发生失控现象。
5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中,合理地使用预应力技术可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并延长桥梁实际使用的时间。为此,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找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完善措施进行处理,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工程中的问题,推动道路桥梁工程获得顺利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剑峰.试述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J].工业C,2015,(44).
[2] 陈子阳.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J].建材与装饰,2015,(14).
[3] 廖琳勇.探究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J].低碳世界,2015,(24).
[4] 潘建永.探究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J].江西建材,2015,(22).
[5] 陈晨.试述预应力技术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7).
(责任编辑:小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