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6-05-30孙振海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初中体育创新

孙振海

【摘要】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同时创新代表着现代教学的新潮流新思想新理念,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学会更好的把创新教育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此同时保证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更好的锻炼身体素质。在教学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合理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把创新教育的思想贯穿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创新 创造性思维

一直以来,对于学生的教育是很多家长甚至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数、理、化等基本学科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知识,体育学科则是为了给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身体。但是,传统的体育课显得形式太单一,太枯燥,不太被孩子们所接受,取代传统模式的将是新兴的体育模式,也就是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的年纪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都处在发育阶段,情绪不稳定是最大的特点,因此在探索创新路径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体育教学教育改革能取得最大的成果。下面列举当前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师生互动少

当前体育课堂中,大多数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依旧是传统模式,即老师占绝对主导地位,师生关系不平等,地位不平等,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都是在老师示范动作后进行模仿,并不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学习。在被动接受课堂知识的情况下,不仅学习进度慢,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会很浪费时间,课堂效率会大打折扣。学生跟老师在课堂上互动少,沟通就少,老师跟学生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长此下去,很多学生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甚至不愿意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初中这个时期正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品格、人格的關键阶段,这样的教学难以发挥作用,必将阻碍当前教育改革的推进。

(二)教学内容千篇一律,表现形式单一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一般设在室外,没有什么具体内容,甚至没有内容。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课堂,与课间活动很类似,老师只不过负责上课时和下课前进行队伍的集结和解散工作,真正的体育知识、体育项目并没有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偏离了体育科目设置的初衷。有些课堂虽然对某些体育项目有一定的要求,也会讲解一些相关理论知识,但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只是老师在讲,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很乏味,很无趣,同样带动不起来同学们对体育知识的渴求。体育课堂有一个目的是为了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设,但如果仅仅是给学生自由时间,那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同时也相当于丢弃了体育课堂教学任务,体育课的最终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三)评价标准模式化,缺乏公平性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采用的是统一化标准。在这套标准下,个体之间的差异容易被忽略,这对某些身体条件先天性就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新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对这些差异视若无睹。虽然我们不能要求绝对的公平,但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的公平还是应该尽力做到的。否则,在青春期这个敏感的阶段,这种统一标准,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某些身体条件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排斥体育活动,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更严重的,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一)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创新意识包括强烈的创造激情、探索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也包括具有远大的理想、不畏艰险的勇气、锲而不舍的意识等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搞好创新教育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需要活跃的思维,学生的思维活跃有赖于对教材和学习感兴趣,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而严肃有余的课堂教学显然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觉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快乐,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激情和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三)钻研教材,改进教法,诱发创新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深入思考,经过实践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而且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技术。在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及个性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注重训练其发散思维,启发其联想想象。让学生变换对原有问题的思维角度,而进行求异思维,启发思维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要有创新行为

创新教育中创新行为的养成,既是整个创新教育的最高目标,优势推动教师终身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没有这种精神,教师就不能在创新行为中真正克服各种困难,承受可能失败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创新教育的思想体系,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有规范的创新行为。这样才能抓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去学练,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创新教育应用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切实有效的进行纠正体育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进而全面推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黄锦龙.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J].求知导刊,2015(21):34.

[2] 姚艳丽.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5(21):126.

[3] 陈玉峰.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展开足球兴趣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21).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初中体育创新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