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实践的第二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6-05-30吴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5期
关键词:工程实践第二课堂

吴波

摘要:近年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较第一课堂相比更能实现创新训练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本文从工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最终详述了本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began to develop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bout training education. The supplementary class w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first class, it could achieve benign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novation training. In this paper, first found that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supplementary class is necessity about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second, it protested reform measures about research object、teaching mean and teaching method of reform measures. Ultimately, it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is research.

關键词:工程实践;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教育

Key word:Engineering practice; Supplementary class;Innovativ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000-00

2010年7月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

第二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较第一课堂相比更能够实现创新训练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从教学手段上看,它灵活多样、学习范围广、授课空间多变;从教学内容上看,它以第一课堂理论为基础,但多以实践方式举一反三验证理论知识;从考核方式上看,它不局限于传统的笔试、口试,以素质教育为考核依据才是教学初衷。因此,第二课堂创新教育对大学生特长、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首选。

一、工科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现代加工设备的已经成为工业4.0时代的主力军,工科大学的学生只有对工程实践中的加工工艺、加工范围足够了解,才可能提出例如基于无法加工产品的情况对现有设备进行创新性改进的设计。而这些在第一课堂教学范围内是无法涵盖和实现的。第二课堂本着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学生按兴趣分们归类,组建兴趣课堂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工程实践培训,使学生在大学校园即可以体味产品设计、工业生产、售后维修等从业经验,也可充分发其挥创新精神、突破思维禁锢。这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前景和机会,为企业纳新减少了初级培训投入;同时开发了学生的专业特长,提前完善职业规划。

二、基于工程实践的第二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第一,本研究主要以下面两个目标为主线,展开后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研究。

1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潜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对学习活动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也为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设计与实际加工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完善理论设计使实际加工过程更加简化、精确。

第二,本研究对现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体系进行了如下整合修改。

1 教学手段改革。

(1)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第二课堂课程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实现《现代加工设备》课程结构的优化。

(2)改革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性教学,改填鸭式培养为启发式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加强模拟实践教学环节。本课题通过大量典型多维度加工案例和机床辅具创新改进,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促使他们今后在专业实践中磨砺创新能力。

(4)拓展创新教育平台。 通过本课题,为学生营造了利于创新活动的良好氛围,创造条件经常举办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取消传统考核机制,在学生中择优或轮流(学生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推荐参加各类竞赛,以提高创新设计实战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1)观察法:在第二课堂前期培训,教师激发学生对与现代加工设备有关的生活中普通产品的观察兴趣,搜集实用性、技术性信息,中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产品的缺陷和不足,后期进行创新性改进和创造。同时教师也在此过程中观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及时改进。

(2)个案研究法:在第二课堂前期基础知识培训阶段,由教师或学生提出与现代加工设备有关的个案产品,分组研究其加工工艺,最后集体对比讨论,互补各个方案优缺点,讨论出最优加工工艺方案。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及时总结。对已使用具体例题、习题集进行修改,形成习题库,让资源共享;对有效学习案例,无效学习案例进行分析总结,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教师积极撰写研究论文。

(4)探索性研究法:在观察法之后,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新知识、新产品,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三、具体实施步骤

本研究课程实施过程可采用循序渐进,教、学互动、互促的形式完成。第二课堂设立初期,学生集中学习,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完善第二课堂实践课程基础。而后根据教师对参课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分类,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分配创新小组,保证每组人员整体情况趋于平衡。合理选择小组长,培训小组长,教师与小组长一起管理小组创新学习,保障组员在课外能正常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指导和部分学习资料,组员自己搜集补充学习资料,达到一定的创新研究效果。而后参加实践竞赛或产品实际应用研究,对创新成果进行验证,吸取经验、改进设计、完善产品,最终形成论文、创新案例集、研究报告等,推广创新研究成果。期间穿插与企业间的互助交流学习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弥补在校教学鄙陋。

参考文献:

[1] 赵艳敏.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35),86-87.

[2] 李斌.基于应用性创新型本科高职院校目标的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8):51-52.

[3] 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 思想教育 研究,2011,119(10):99-102.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
高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课堂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