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时代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转型提升研究

2016-05-30陈美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智能手机

陈美玲

摘 要: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校辅导员只有通过转型提升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

关键词:智能手机;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转型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127-02

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各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随之产生的一些新的事物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行为,而大学生是智能手机的主要用户群体。

一、手机智能化影响着“大学人”的生活与工作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无论教师、高校辅导员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天与智能手机形影不离,甚至短暂离开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以往熟悉的工作环境、理念、方法与载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手机智能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

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仅要求辅导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及专业素养,通过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这些大多是建立在辅导员工作经验不断丰富,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心连心”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每天面对的是价值多元、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各种思想不断渗透的信息化社会,这些信息不受时间、空间与场所的限制,有学生形容每天“刷”新闻的感觉如同“批阅奏章”,面对这些信息,大学生具有极大的主观判断性,他们的认知心理、价值观念的形成尚未成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法制意识,这些铺天盖地、良莠不齐、未经筛选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具有隐蔽性,容易被不良信息“俘虏”。因此,以往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急需转变。

(二)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学习生活背景、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智能手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多元性加剧了高校和谐稳定的因素不断显现,学生因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在内容、对象、环境、知识水平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工作变得范围更广、内容更杂、活性更强、变数更多、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高校辅导员利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可能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当中抽离出来,必然导致部分辅导员对班级、社团等多种交叉的学生组织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缺乏及时的了解、对学生心理状况缺乏获取渠道、对学生生命安全缺乏经常性的教育、对不良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控制和及时疏导。

(三)服务

在传统高校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掌握着最新资讯,比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学生当中具备一定威信,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他们不再是发布最新消息的“使者”,手机上网的“即时性”和“便携性”使得大学生在信息的沟通、交流与传递再不受时空的限制。由此,师生之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等”“信息传递倒置”的现象,学生在更大程度上站在了信息传播的风口浪尖,高校辅导员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地掌握学生动态,不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素养以及对网络舆情辨别的能力,就不能率先垂范,做好服务引领工作。

三、智能手机时代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部分高校辅导员认为在职称评定、行政待遇等方面处于劣势,工作辛苦且没有前途,因此思想状况不稳定,不能潜心研究工作,而导致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二是高校辅导员在年龄结构上虽然相对年轻,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异和代沟,他们對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的认识与运用相对低于大学生,且关注度不高,学习兴趣不强烈,固守传统工作思维与理念,不愿改变。三是高校辅导员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多数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出身,在德育教育等方面经验不足,且辅导员同时担负着工作、学习、生活与社会多方面的责任,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压力巨大,使得投入运用智能手机、探索新媒体、实践新技术的精力不足,思想观念滞后。

(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

智能手机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面对不同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纷繁复杂的社会舆情、泛滥的不良信息,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地提升职业素养。一方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有待加强。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观念、扎实的专业背景与管理学、心理学知识,就会在复杂的社会与纷繁的信息中迷失自我,无法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另一方面,辅导员的网络信息素养有待加强,智能手机时代打破了辅导员原有的信息优势、知识优势和经验优势,在获取信息、新媒体运用等方面较学生处于劣势,没有做到入乡随俗、与时俱进,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各项工作的效果和力度。

(三)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手机智能化以来,高校对于辅导员德育工作的转型提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素养与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培训,缺乏在资金、硬件设施、网络文化打造方面的投入,缺乏对辅导员在制度保障与科研力度方面的支持。

四、以智能手机为平台实现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转型提升

“环境的变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新的环境因素相适应。”[1]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是科技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结果,教育工作必须顺势而为,转变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拓展载体,切实做好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

(一)转变工作思维与观念

一是破除“守旧”观念,建立“信息平等化”关系。高校辅导员应深刻意识到智能手機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更倾向于对纷繁复杂信息的独立思考、判断和评论,只有辅导员和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建立“信息平等”的关系,才能保持主动地位,不被边缘化。二是构建品牌服务“微”理念。高校辅导员应以自学、与同事互相学习、向学生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新媒体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创新工作模式,转变思维方式,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运用能力,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载体,以智能手机为载体提供“微”服务,打造品牌公共网络。三是加强智能手机在德育工作中运用的引导与培训。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中新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鼓励并支持辅导员将智能手机的众多功能纳入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鼓励工作创新,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员专业进修、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四是提升对新事物、新技术学习力和运用力的意识。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新技术的学习兴趣,以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重视,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才可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高校辅导员应将智能手机的新媒体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研习,深入思考如何利用智能手机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度,使教育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高校辅导员应该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QQ群、微信群、博客,如“毕业生服务群”“心理班长群”“团支部博客”等,实现日常教育管理全覆盖,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微信等应用功能,以“微协会”“微活动”“微营销”“微文化”为契机,通过“微报名”“微提问”“微投票”“微直播”“微叙事”“微课堂”等方式多角度开辟思想教育阵地,如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主题讨论、主题征文、摄影比赛等,就大学生日常生活、热点问题等发布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三是辅导员要经常浏览学生朋友圈、QQ空间、人人网,通过对学生的个性签名、发布的照片与视频、对时事评论等的关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个别交流,也可以建立微博、博客或微信公众号,树立个人品牌,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微粉”,并与学生“互粉”“加关注”,以正能量、人格魅力与情感认同,得到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三)探索新载体的设计与应用

一是打造“手机校园服务平台”,实现教务信息、校园活动、就业招聘、在线答疑等信息一体化全覆盖,如学校官方群发信息,开发新生二维码扫描报道、校园生活服务地图等手机程序等。二是打造“手机校园教育平台”,整合校园资源,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全覆盖,如手机报、手机课堂、手机讲座、手机广播、手机画报等,精心设计教育内容,不断增添教育活力。三是打造“手机校园监控平台”,通过公众信息发布、师生实时交流、信息点击浏览量、事件关注度和舆论倾向等指标,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大众”问题,及时遏止不良信息传播,疏堵结合,实时监控,规范信息发布,净化校园手机环境。

(四)提升职业素养

手机智能化给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辅导员必须将现实工作与智能手机的运用有效结合,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网络信息素养,做到“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低”。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以较高的理论水平指导工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复杂的育人环境,要培养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和鉴别力,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社会舆论,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认知心理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二是要提高网络信息素养,一方面,充分利用智能手机丰富的功能,使之与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无缝衔接,触及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智能手机转发有效信息,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点滴的敏感信息,畅通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