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05-30范晓

科技风 2016年17期
关键词:探索教学改革

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类基础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不能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对课程进行全面综合改革非常必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类基础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必备基本能力和素质,也是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灵活运用知识技能,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的有力保证。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验教学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不能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对课程进行全面综合改革非常必要。

一、课程现状分析

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使得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接受非常片面,缺乏生动直观感受,学习积极性降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实践环节方面,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运用知识的机会不多,而实践教学能较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升。在成绩考核方面,课程考核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缺乏对过程性知识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大多集中在基础理论,涉及综合能力考核的少,死记硬背的多。即使有少量综合题,答题正确率很低。显然没有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目标

课程具体能力目标包括以下三方面:1)专业能力目标。具备施工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事故处理能力,能快速收集、整理、正确填写工程质量验收、安全检查工作相关资料,并能掌握相关工作的规范和流程。2)方法能力目标。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开展相关业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善于学习、思考和总结,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3)社会能力目标。诚实守信,认真负责,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执行行业标准和法规,注重质量、安全和劳动保护;与其他成员交往,思想沟通,团结协作。

三、教学改革的过程

(一)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中质量与安全两大核心任务而设立的,课程以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材料员等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质量和安全管理两条主线展开。根据质检员、安全员等建筑业资格上岗的要求,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施工成果检验评定结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进行一体化的组合,以实际工程情况展开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1.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大量工程实际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工程实际中质量安全问题,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式教学

在每一学习情境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由组内同学之间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识过程。组内成员间不仅进行了知识的讨论,学习的交流,友谊进一步升华,善于合作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模拟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学生分别扮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在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等验收中,不同层次的负责人进行模拟审核签字,并提出整改意见。模拟情景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

按照任务设置,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方式展开。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强调学生为主体,带着任务学习,带着任务做,在做任务中学习,在学习中做任务,自己尝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考试评价方式改革

改变以前只重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运用、提高等多项内容的等级评价。重视过程性、阶段性学习评价与考核,灵活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程报告等),采取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考核办法。

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学生互评需要学生认真观摩、理解和判断,往往能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和思维模式的改变。

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技术、质量安全事故处理等内容结束后,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同时,阶段性考核需要学生每一阶段的投入和学生,临时突击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加强过程性考核力度。重视过程性学习考核,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课程报告等多种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在期末总评成绩中体现,“以考促学”效果显著。

(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通过学习情景模拟、实验实训中心仿真实验两种方式进行。课程以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处理、工程质量控制等情境为学习载体,结合案例工程实际将工作过程融合在情境项目训练中。在模拟仿真实验室进行竣工验收、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项目施工等仿真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四、特色与结论

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形成比较完善、规范、系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课程根据市场需求,以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位职责、任务分解、能力分析为依据。在教学安排上,以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为导向,突出“工程管理”的能力目标,构建以工程案例分析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筑业企业培养具有建筑工程管理知识现场管理岗位,全面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英红.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03.

[2] 贾连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探讨[J].城市地理,2015(06).

[3] 李建等.黄河水院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6(04).

[4] 钱科.《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控制》课程实践性教学项目的探索[J].民营科技,2012(02).

[5] 李跃鑫.综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J].科技風,2010(11).

作者简介:

范晓(1988-),女,汉族,湖北京山人,硕士,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猜你喜欢

探索教学改革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