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理论研究概述
2016-05-30唐立
唐立
摘 要 随着网络世界的日益发达,对网络成瘾方面的文献也越来越多,目前有许多网络成瘾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文献本文将着重于网络成瘾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并提出了关于日后研究的瞻望与设想。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理论 网络使用
0 引言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被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所使用,由于互联网的发明把世界各地的人民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无地域的概念,网络以其便捷和能够突破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和优势极大地简化了我们的生活等种种益处导致大量网民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也存在大量潜在的消极影响。许多人上网不是为学习,而是看视频、打游戏、交友等。更有甚者整日沉迷于网络世界里,在现实和虚拟中矛盾彷徨,这种现象称为“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而大学阶段是一生中最重要和关键的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达,许多的大学生出现了网络成瘾的现象。美国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网络成瘾”(刘传雷 & 冯世德,2011)。“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逐渐被许多心理学家认可并正式被承认(马芳,2005)。
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背后的神经加工过程和物质成瘾的加工过程极为相似(Love, Laier, Brand, Hatch, & Hajela, 2015)。成瘾领域发生的一场范式革命,对成瘾的评估和治愈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研究发现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主观幸福感(麻爱华 & 王相立,2005)。Young的研究发现经常过度使用网络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且对生活、学习、工作都会产生极大影响(陈侠,黄希庭,& 白纲,2003)。往常的研究大多数是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综述(李小双,2015)。而高文斌等人对网络成瘾的综合心理干预和病理心理机制等重要心理问题等进行了概述(高文斌 & 陈祉妍,2006)。
网络成瘾问题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网络成瘾也日益突出,往日综述类的文章大多是对网络成瘾的成因及影响进行综述,对网络成瘾理论方面的总数多局限在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理论上进行阐述,为了促进对这一领域研究的展开,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网络成瘾的概念、理论模型进行一个评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即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为IAD。但目前出现了许多对网络成瘾的命名有不同的看法,对它的定义,各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比如网络成瘾障碍、网络成瘾综合征、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网络行为依赖等,而目前以网络成瘾的概念较为普遍。网络成瘾这一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来的,并把网络成瘾定义为上网时间和上网频率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且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却失败的症状。Todd love等人的研究认为网络成瘾背后的神经加工过程和物质成瘾的极为相似,且APA认证了其中一种网络相关的行为——网络游戏——一种潜在成瘾行为。他们发现网络色情成瘾和成瘾的机制是匹配的,与物质成瘾共享了相似的基础机制,认为网络成瘾的网络行为可以被看成是行为成瘾(Love et al., 2015)。
然而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这个概念是个有争论的概念。Vladan Starcevic 认为虽然“网络成瘾”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但是这个术语却是用词不当的,理应抛弃这个概念,且应该使用“沉迷于网络相关的活动”这个术语代替(Vladan, 2013)。雷雳等人认为病理性网络使用可以界定为用户上网达到一定时间量后仍然继续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其生理、情感、行为活动等都受到极大损伤,但依然继续使用互联网(雷雳 & 李宏利, 2003)。网络成瘾障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网络行为依赖等这些不同的学术名词都是对互联网使用不当的一种现象的描述。
2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
2.1 Young的ACE模型
Young提出的ACE模型中,A代表匿名性,C代表便利性,E代表逃避现实,这三个因素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特征(Young, 1998)。其中匿名性是指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里不公开自己身份且没有丝毫顾虑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和想做的事。便利性是指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在家就能购物、交友、工作等自己想做的事。逃避现实是指人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暂时逃离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烦恼来得到满足和放松。正是这三大特点导致了网络成瘾的形成。
2.2 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Davis, 2001)
Davis认为认知在形成和维持PIU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提出认知-行为模型(赵萌 & 黄悦勤,2008)。该模型区分了两种PIU,特定PIU是指由于特定的原因而形成的病理性的互联网的使用,而一般类化的PIU是指没有特殊目的的互联网依赖。该理论强调是特定PIU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认知所引起的,此外,个体不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也会引发一般类化PIU的直接原因(徐伟 & 刘智莹,2013)。
2.3 Grohal的阶段模型
Grohal认为网络成瘾是所有的网络用户都大致要经历成瘾、觉醒、平衡这三个阶段的阶段性行为,第一阶段:成瘾阶段,网络新手整日沉迷于网络,或者有经验的网络用户被新的应用软件迷住;第二阶段:觉醒阶段,用户逐渐意识到自己上瘾并避开导致自己上瘾的网络活动;第三阶段:平衡阶段,用户上网的时间和其他活动时间达成了平衡。Grohol认为不同的个体达到这个阶段需要花不同的时间但最终都会达到成瘾、觉醒、平衡这三个阶段。
2.4 “需要满足”模型
M.Morris,C.Ogan“大众沟通——使用满足”模型(Merrill & Christine, 1996)指出网络和报纸、书籍、电台等信息媒体一样,人们会从心理对网络产生一种需求和期望,并通过上网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表明交往、归属和尊重是个体的基本需求,而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际关系日益疏远,使得人们在现实中渴望交往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将这种需求转移到网络世界(李望舒, 2004 #53)。
3 当前网络成瘾研究的展望
首先,从定义上来看,网络成瘾与其他非物质的行为成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与其他行为成瘾又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人们上网的目的各不相同,倘若认为人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网络上看作是一种成瘾,然而有些人却在看书、人际交往和工作上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并且沉迷于其中,从而忽略了家庭、友谊和社会活动等,却没有人把看书、看电视、工作这些时间称为上瘾。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也可能是在网上阅读、看电视等,但这种成瘾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色情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时间上以及上网的类型上来看,怎样才算上瘾?而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并没有很明确地对网络成瘾做一个定义。可见对网络成瘾的概念还需做进一步更准确的定义。
参考文献
[1] Davis, R. A. (2001). A cognitive - 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PIU).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7(2):187-195.
[2] Love,T.,Laier, C.,Brand, M., Hatch, L., & Hajela, R. (2015). Neuroscience of Internet Pornography Addiction: A Review and Update. Behavioral Sciences,5(3):388-433.
[3] Merrill,M.,& Christine,O.(1996). The Internet as Mass Medium.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4):39-50.
[4] Vladan,S.(2013). Is Internet addiction a useful concept? Aus 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47(1):16-19.
[5] Young,K.S.(1998).Internet Addiction: Symptom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17.
[6]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7] 高文斌,陈祉妍.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96-603.
[8] 雷雳,李宏利.病理性使用互联网的界定与测量.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73-77.
[9] 李小双.当代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015(6):81-83.
[10] 刘传雷,冯世德.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涵、诊断和治疗.北方经贸,2011 (5):131-132.
[11] 麻爱华,王相立.网络成瘾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的研究.中华全科医 学,2005(4):352-353.
[12] 马芳.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述评.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36-38.
[13] 徐伟,刘智莹.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概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 (1):132-135.
[14] 赵萌,黄悦勤.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5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