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模式及启示

2016-05-30王琳玮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王琳玮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开始朝着全方位、多模式、深层次、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典型模式,对我国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这三所国外高校典型互动模式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增强我国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知识输出;校企聚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56-02

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从高校职能的角度,可以分为人才培养型、科学研发型、生产经营型和立体综合型四种互动模式;从技术结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共建实体三种互动模式;从互动主体的角度,可以分为政府推动型、高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三方联合型互动模式等[1]。目前,国外很多高校都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及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建立了独特的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模式。

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知识输出为核心的互动模式

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 Richard Van Hise)从本州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两条渠道,着力发挥大学为所在地区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2]。范海斯大力推进知识传播,在州的每一个地区都设立了大学推广教育中心(University Extension),旨在提升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并设立了多个服务项目:一是函授教育系(Correspondence Study),提供常规的大学课程和职业教育等;二是辩论与公共讨论系(Debating and Public Discussion),讨论重要的社会和政治议题;三是综合信息与福利系(General Information and Welfare)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咨询、信息收集、提出问题、提供问题解决建议等。

此外,提供专家咨询服务也是威斯康星大学运用知识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威斯康星大学与州政府建立了更加密切的伙伴关系,大学的教授、专家学者为政府部门提供研究与咨询服务。学校的经济学家服务于州铁路和税务委员会,政治科学家帮助起草立法草案,工程师帮助州设计道路建设计划,农业科学家则使该州的牛奶业有了较大的发展[3]。与此同时,范海斯也从政府部门专门聘请一些专家来校,以加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大学与政府部门、社会间建立了双向的合作、服务关系,从而实现大学与社会的双向的良性互动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化,“威斯康星理念”在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推广教育上有了新的拓展,例如开展了“大学——社区电台”“威斯康星论坛”等,通过更多样化的形式为各州的居民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同时在进行社会服务上,打破了过去依托单一部门进行服务的局面,社会服务活动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多主体之间的合作,使得受益群体更加广泛与全面。

二、美国斯坦福大学以校企聚合为核心的互动模式

斯坦福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初只是一所边缘大学,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Frederick Emmons Terman)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将部分土地租给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工厂,建立了斯坦福工业园区,这便是硅谷的最早雏形,开启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历程。可以说,斯坦福科技园处处体现了大学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科技园的建立不仅使得斯坦福大学得以聚集各类人才,造就了真正的学术顶尖,同时也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了各种服务。

1953年斯坦福大学成立了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们提供一定的教育服务,使得他们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使得企业的工程师的技术优势得以保持和提升,同时也加强了斯坦福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同时,斯坦福科技园成为斯坦福大学师生实习和开发的重要基地,教授们可以在园区内自己开设公司或者在其他公司兼职,学生也可以到各个公司实习或就业,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此外,斯坦福大学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各类科研服务,由于区域条件的便利,师生们所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被转化为现实的技术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与企业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比如1981年硅谷有20家公司在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一个集成电路系统中心,该中心每年承担大量的高科技前沿课题,每年培养100名硕士、30名博士,而且合作的20家公司对他们有优先雇佣权,同时也诞生出大量了高新技术成果,其中70%~80%的成果可用于工业制造和生产,为合作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4]。同时,还派出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到中心参加研究工作,这种从企业来的研究人员由此获得了更高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个中心从属于斯坦福的工程学院,研究中心的研发经验不仅仅使得师生的研发能力得到提升,也使该系的教学和科研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核心的互动模式

20世纪60年代,随着德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迫切需要更多的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但是德国当时的大学主要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主,无法满足工业化社会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德国开始建立高等专业学校(Fachhochschule,FH),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在培养目标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主要培养的是:“以职业的要求和需求为指导思想,重视实践教学,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了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5]其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了三个需求: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和课程等;三是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充分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设置上,强调应用性、适应性与区域性三者紧密结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设置集中在农林、食品营养、工程学、经济、经济法、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计算机技术、卫生护理、设计、通讯传媒等领域[6]。同时,在专业设置应用性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对专业做出适时的调整,以保证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在课程学习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更加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会有一到两个学期的实习期,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积累实践经验。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为进入社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毕业设计上充分与企业结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有60%~70%的学生选择在实习企业中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7],选题也通常是根据企业需要实际解决的一些问题或者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人才与企业的双向互动。

四、对我国高校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启示

首先,在办学思路上要有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理念。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要充分认识到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并且将社会服务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高校应该理清办学定位,将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方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其次,在服务形式上要结合实际办出特色。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有很多,应该根据学校和地方的实际选择最有利于双方互动发展的形式。比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其特色,那么就可以为区域社会提供所需要的这类人才;斯坦福大学可以利用其区位优势和科研优势,进行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等等。我国高校办学类型多样,既要发挥高校的特色和优势,又能够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再次,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多方主体的配合才能完成。高校服务职能的发挥涉及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主体的相互配合。政府的政策支持、行业企业的技术和场所提供、高校的人才和科研等方面都需要合理配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要想真正发挥高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需要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真正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 曹勇.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刘恩允.区域发展视角下的高校社会服务伦理探讨——基于威斯康星大学社会服务理念的解读及其启示[J].江苏高教,2011,(2).

[3] 刘宝存.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J].理工高教研究,2003,(10).

[4] 董美玲.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

[5] 薛文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及其借鉴意义[J].理论导刊,2010,(6).

[6] Sekretariat der St?覿ndigen Konferenz der Kultusminister der L?覿nder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KMK).Das Bildungswesen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10/2011[R].Bonn:KMK,2011.

[7] Bundersministerium fur Bildung und Forschung(BMBF).Die Fachhochschulen in Deutschland[R].Bonn:BMBF,2004:15.

[责任编辑 李晓群]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