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师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6-05-30杨怡品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幼师生道德素养专业素养

杨怡品

【摘要】文章旨在结合对幼师女生的心理特征、道德水平和其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寻找正确的管理的策略,改善幼师生的现状,提高幼师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幼师生 心理问题 道德素养 专业素养 管理策略

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这要求他们在学校期间就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练就优秀的专业技能。但当前心理不健康,性格有缺陷,职业道德概念模糊、职业道德水平偏低,对专业知识学习不重视等现象在部分幼师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造成幼师生整体素质偏低,社会各界对幼师生的认可度不高等不良影响。学校和社会必须对这一现象引起高度重视,对这一群体投入更多关注。

一、幼师生在心理特征、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想与追求,学习兴趣不高。

幼师生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很多学生读幼师不是心甘情愿的。不少同学入学时都是抱着读职校就是混三年,混个文凭好找个工作等诸如此类的态度。同时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的教育,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和目标。

2.缺少情感寄托,人际交往焦虑。

很多女生由于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和熟悉的家乡到外地求学,内心会感到孤单和无所适从,曾经对父母的依赖性就开始转移,特别是身边有兴趣相投的同学或者同乡的时候,这种依赖性就体现了出来,但是有的学生不能区分朋友与父母之间的不同,把自己的生活琐事,心里烦恼都交给朋友解决,忽略了“同龄人”这一特点,会给朋友造成很大困扰。此外,在幼师学生当中,女生占到学校人数的绝大多数,异性交往的缺失也会造成她们现实交往需求上的极度不满足,有不少同学为此热衷于网络交友,迷恋上网上所谓的“友谊”,有的甚至为此荒废了学业。

3.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化解,心理承受力弱。

幼师中职生农村女生居多,这类学生性格内向,情感脆弱,由于学习成绩的不出色,进入中专学习,两种因素的叠加造成学生心理自卑感较强,学生对受挫的耐受力偏低,即便是老师无意的一句批评,或者同学的一个玩笑都有可能伤到其自尊心。

4.职业道德概念模糊。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传媒一方面对公众宣讲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对青年们讲求务实态度;一方面本着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呼唤人文道德的回归,另一方面又出于商业的考虑为满足人们的娱乐、猎奇心理把格调低下的精神商品大批量投放到市场。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职业道德知识缺乏认同感,他们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仅是一种说教,是虚假的,对老师课堂所讲授的职业道德观念,极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5.生源整体素质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大幅度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中职学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职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标准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养较差的学生也被录入幼师新生之列。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6.跟不上当前幼儿园发展的趋势。

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不断有新的知识、理念应运而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虽然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顺利通过每一次任务。但是想一下,现在在幼儿园里实施的是单元整合课程,而学生还在学习分领域的教学法;现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本课程,而学生对这园本课程应该说是知之甚少。

7.学到的知识技能不能够得到有效输出

学生虽然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但是我们缺少了很多的实践机会,不能将所学的专业技能通过有效地途径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不能活学活用,真正的将专业的知识运用于幼儿园中。

二、解决幼师生在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方面问题的对策及途径:

1.关注学生的优点,采取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那些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有特长的学生,要多关注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并给与适当的鼓励,教师对学生适当的鼓励,会成为学生在学习知识、克服困难的动力。

2.根据幼师生特点,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健康辅导。

从幼师生自身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人际交往、早恋等问题,定期展开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对于有特殊需要帮助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治疗,帮助当事人摆脱心理危机,走向自强自立,促进他们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爱国守法的高尚情操

作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爱国守法,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自觉地把自己日常平凡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

4.培养学生关爱幼儿的可贵情怀

关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爱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教师应该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关爱学生,给学生树立了好榜样。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才会对从事的职业有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

5.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淡化其原理的讲解,同时又要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苦学”变为“乐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多与学生互动”,“多提问,让学生去思考,别让他们总是拿到现成的。”对一些概念性问题的教学,老师可以让同学自己去找答案,或者说让他们在书上标注了以后再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这样就推动学生自己去思考,在学生的表述中,往往会暴露出他们对概念理解的偏差或者漏掉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调整教学。

6.在校时间,尽可能多的吸收好的教育资源

作为一名现代的幼师生,钢琴、书法、美术、舞蹈等一系列的技能技巧课已经不再是的特长,应该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师毕业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然而真正能成为幼师生的特长的则是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等。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少了实践的知识就是“纸上谈兵”,无处可用。到了工作以后发现自己一节活动课都不会组织,其实在幼师都学过,就是因为在学的过程中没有实践经验的基础,所以没有理解。”我们现在学的都是理论性很强的专业知识,没有很多较好的机会来进行实践。

猜你喜欢

幼师生道德素养专业素养
交互式一体机英语教学之我见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论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当下如何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