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创造性戏剧的实施策略
2016-05-30胡悦
胡悦
【关键词】 幼儿教育;创造性戏剧;特点;活动类型;实施步骤;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072—01
创造性戏剧,是一种以“戏剧”为主的即兴创作活动,在美国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中。本文结合具体戏剧活动提出创造性戏剧的实施策略,帮助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戏剧与幼儿发展的关系,鼓励幼儿园教师多多开展创造性戏剧、有效支持幼儿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
一、创造性戏剧的特点
创造性戏剧是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活动方式是由一位引导者带领参与者运用“假装”的游戏本能,共同去想象、体验及反省人类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利用声音和身体的各个部位去表达想法,不断地思考并解决情景问题,透过戏剧活动回应生活经验。与传统戏剧表演不同,创造性戏剧有着自身的特点。
1. 重点不是呈现戏剧结果,而是幼儿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幼儿是主动参与,不是接受性的欣赏或被动的演出。
2. 由一位教师带领幼儿即兴创作,教师起引导、支持幼儿的作用。
3. 与剧场相比,场地最好是幼儿熟悉的教室。打造视觉和音乐效果时,能用简单的道具、人声或乐器表现出人物、环境特色即可。
4. 突出体现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已有研究表示,创造性戏剧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及社会性发展,尤其对幼儿语言、美感、情绪理解、自信心等有重要意义。
二、创造性戏剧活动类型
创造性戏剧可以单独作为一节教学活动,也可以作为教学方法运用于其他活动中,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想象:强调发挥想象力并用任意形式表达出来的活动。
2. 动作(律动):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创作一系列肢体动作,以表现人或事物特点。
3. 戏剧游戏:非幼儿自发性游戏,由教师组织,起到调节气氛、维持秩序、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
4. 默剧:一般由教师口述故事,幼儿不说话,仅用动作、表情传达思想并演出相应的故事情节。
5. 即兴创作:无剧本,非记忆式对话,立足眼下的创作活动。
6. 角色扮演:幼儿扮演某一人物,依据自己的经验理解表达出该人物性格、身份等特质。
7. 短剧:幼儿分组合作,按照绘本、故事等素材内容即兴编排并演出,包含戏剧元素相对完整。
三、创造性戏剧实施步骤与策略
虽然创造性戏剧强调即兴创作,但前期还是需要整体设计,以确保活动不偏离主题,有序进行。教师需要考虑活动目标、活动类型、场地、时间等因素,并遵循一般幼儿园活动设计原则。台湾学者李宛儒将幼儿园创造性戏剧教学活动的实施总结为四个程序:热身、导入、呈现、讨论。
1. 热身。热身活动可以是简单的肢体动作,也可以是律动、游戏等,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活动四肢、放松心情的作用。时间不宜过长,这个环节教师主要考虑安全问题。
2. 导入。推荐教师可以使用情景创设的方法作为活动的导入,即先给出一个场景,再由幼儿们自由想象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3. 呈现。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邀请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出,其余幼儿则为观众。呈现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表现,以不干扰为原则,做适当的观察记录。然而出彩的演出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的。
首先,教师对活动的规范很重要,例如分组原则、口令的意义、安全事项、奖惩措施、进出场走位、演出开始和结束后的礼仪。当然,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则做出改变。
其次,在演练的过程中,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由幼儿自己安排角色和分工。这一步在开展创造性戏剧的初期往往很费时间且效果不好,幼儿可能会因为分工的事争执起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慢慢地,随着戏剧常规的建立,幼儿便会做得越来越好。
4. 讨论。戏剧活动呈现之后,评价讨论是必要的。教师和幼儿可以围成圈坐下来,在休息与放松的状态下,由教师主持,幼儿轮流表达对刚才活动的任意想法,可以是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感受等等。
教师在所有幼儿都表达一遍过后,再抛出问题供幼儿思考。这些问题可以起到帮助幼儿回忆、反思、增强表达能力的作用。之后,让幼儿自由提问,教师也和幼儿一起讨论,融入幼儿之中,讨论中避免对某个幼儿单独做负面评价。
在体验过一场戏剧之旅后及时回忆、思考、答疑、总结,能帮助幼儿将新经验、他人的经验与已有经验结合,同时,教师也能从讨论环节收集到幼儿更多的想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