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30张华
张华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结构;育人功能;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8—0032—01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对此不屑一顾,忽略这些方面的工作。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班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应做一个有心人,努力做好班级文化建设。
一、关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
1. 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在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简单地说,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构成了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了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
2. 班级文化的结构。(1)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2)班级行为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班级文化的精神面貌、教学作风和管理水平,是班级精神和群体意识的动态反映。(3)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制度文化是人与物的中介,是班级文化的关键。(4)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
3. 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1)班级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班级文化活动能够配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有明显的行为导向功能,班级文化通过自身的感染力,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2)班级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智能。小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班级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课外文化生活,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形成一种催人积极进取的良好气氛,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3)班级文化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班级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等,寓教于乐,能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拓宽视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启迪智慧。
二、构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1. 构建班级物质文化,追求高品位。(1)班级教室的布置。教室的正面墙上悬挂国旗以及张贴治学格言,侧墙张贴《中国地图》,设置“比一比,谁最棒”,后黑板报两边是中队角和图书角等,在这样的育人氛围中学习、生活,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2)办好黑板报。(3)建好图书角。
2. 构建班级行为文化,讲究巧安排。班级行为建设文化,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如,“我是小小解放军”的军营小练兵活动等,学生通过模仿、操作、交流、实践等反复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克服活动中的种种困难,努力达到活动的目的,享受成功的无穷乐趣。
3. 构建班级制度文化,采用新教育理念。班级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班级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班级制度文化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手段。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而要以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溶于一炉,使班级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4. 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创造一个团结、文明、勤奋、向上的浓厚精神文化的氛围,对提高全班学生素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现代班风建设中,必须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风建设的主人”的观念,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争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成为旁观者,使学生个个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这个舞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挖掘自己的潜能,发现新的自我。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