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6-05-30瞿辉王景河
瞿辉 王景河
摘 要: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即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以产业变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内容、创新培养方法等手段,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产业导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94-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行业人才缺口日益显现。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各层次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截至目前,国内已有430多所各类型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类本、专科专业,成为近年来数量增长最快的专业之一。①但人们注意到,在专业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无法忽视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存在严重的专业重复设置现象和在培养模式上的同质化趋势。这导致了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毕业生并未达到目前电子商务产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造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因此,如何破解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难题,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紧密贴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际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优化,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往往强调根据学科理论的自身发展、演化实际来制订培养方案、确立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普遍缺乏创新精神。这种以学科理论发展导向的传统培养模式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而产业导向型专业建设则是基于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1],其实质就是要根据产业实际需求来安排人才的培养,即遵循以产业内涵确定教学内容、以产业实践优化教学过程、以产业细分来明确培养层次,充分利用产业发展实践来驱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两种不同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参见表1。
从本质上来讲,两种不同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无孰好孰坏的根本性区别。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理论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这点上其优于产业导向培养模式;但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角度来看,产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又具有前者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两种人才模式也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实践中需要根据专业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导向比重的混合培养模式[2]。例如,对基础理论专业应以理论导向培养模式为主,同时兼顾产业导向培养;而非基础理论专业则应以产业导向培养模式为主,同时兼顾理论导向培养。
兴盛于世纪之初的电子商务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领域、途径和手段[3]。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新的产业特征。
(一)电子商务产业新业态特征明显
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呈现出了众多明显的业态新特征,其中以社交化(Socialization)、本地化(Localization)与移动化(Mobilization)趋势尤为明显,简称SoLoMo[4]。随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模式与价值链愈发宽广,电子商务产业的业态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在线贸易服务、移动增值业务、网络游戏产品以及网络广告等,而是会不断拓展出新的电子商务业务、新的产业形态和发展模式。
(二)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日趋壮大
近年来,虽然我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但是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模式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规模约4万亿人民币,占进出口总额的15%,预计2017年占比达到23.1%[5]。因此,业界已经开始将电子商务新增长点放在了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协同发展上,即布局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撑能力,这就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相应技术能力和国际贸易知识有了新的要求。
(三)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深度互动
目前,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的关联性正在逐渐加强,具体表现在电子商务产业在传统产业升级、模式创新、营销渠道拓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 “十二五”规划更是将发展电子商务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给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知道,深受电子商务影响的传统行业既包括工业、农业等传统行业,也包括私营、政府服务业,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大力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的电子商务服务业,推动传统行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四)移动电子商务趋势加强
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也是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方向。基于其定位与内涵,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几乎涵盖了从运营商、网络设备商、服务商到终端厂商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因此,能否有效整合这些产业资源对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移动电子商务将会从营销方式、交易类型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全业态的创新,为此,相应的专业人才需求也会更加宽泛。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剧烈变革,其人才需求也相应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传统电子商务人才的定位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际,那种操作型的从业人员必将被开发型、运营型人才所取代,同时,那种职能划分清晰、各管一块的专一技能型的人才也将逐渐被具有综合职业技能与素质的人才所代替。可以预测的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其他行业融合程度的提高,未来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偏向于那些复合型与创兴型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在目前传统学科导向型的培养模式下是很难实现的。
基于产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电子商务产业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不平衡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从电子商务行业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去捕捉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与趋势,而非传统基于学科理论体系为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逻辑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来讲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监测与识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动态
构建基于产业导向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要能够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动态进行及时检测与准确识别,以此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调整与变革的基础。从路径上来讲,首先,要树立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产业结构演变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在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前提下,动态监测和识别产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方向,并结合自身实际优化培养模式;再次,要基于对产业发展动态的把握,建立一套触发培养模式改革升级的响应机制,用于对现行培养模式的评价;最后,通过对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进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并逐步完善现有培养模式的目标与内容。
(二)搭建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作为一门交叉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境对于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水平、保证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基本思路是搭建能够涵盖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基本业务内容的综合性仿真实践平台,在教学中基本实现对于电子商务业务的全过程模拟,并具有很强的产业仿真度和功能的可拓展性。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功能[7]:首先,能够承担电子商务专业的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满足学生电子商务基础实验及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需求;再次,满足教学、科研人员开展教学实践和项目研究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电子商务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如自主开发与校企合作等),努力建设一个多学科融合、高度仿真的虚拟教学环境,实现电子商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制定电子商务分级培养目标
设定分级培养目标是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化。目前,根据不同培养单位背景与师资结构的不同,在培养方案特别是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上存在着巨大差异。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方向[8]:一是以“在线贸易服务”为特征的狭义电子商务方向,主要是培养精通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和互联信息传输等技术的专业人才,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主管和网站运营服务人员。二是以“商务电子化”为特征的广义电子商务方向,主要是培养精通在线商务流程、网络营销、项目策划与运作等技术的专门人才,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和现代商务管理人员。但正如前文所述,电子商务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已经对人才的综合性与专业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以狭义电子商务和广义电子商务两个方向作为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已经不能够适应行业的需要,而应该按照图2所示的三个层面去设定培养目标,即一般性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运营人才以及电子商务研究型人才等划分标准去培养更加专业、更加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高端电子商务人才。
(四)设置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培养内容
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专业的具体培养内容大多是在普适性主干课程基础上所进行的添加和改造,基本没有形成相应的专业特色。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对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区分,不同学生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化专业兴趣与特长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与彰显。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培养过程中针对性地设置培养方案,做到总体稳定、细节灵活的培养内容设置[9]。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确立培养方案总框架的基础上,将培养内容根据产业实践及教学科研需要划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拓展、专业特色以及专业交叉等具体内容模块。其中,专业基础模块主要由学科基础课与必修课构成,目的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专业拓展模块则由不同专业方向(如可分为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经济、电子商务管理和电子商务技术等)必修课程组成,用以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掌握相应方向的理论和方法;专业特色模块用于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和专业定位,如是从事运营管理还是从事技术研发抑或其他;对于不同兴趣特点、爱好广泛的学生来讲,专业交叉模块正好满足其需求,通过系统开设与电子商务相关学科的核心课程,引导和提高学生专业特长。
产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力资源需求矛盾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其本质是通过产业发展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来倒逼人才培养改革[10]。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要深度结合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和变革,并根据其实际人才需求来指导和优化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工作;将推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依据于产业发展的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努力实现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的全面培养。但必须注意的是,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包含着多种培养目标和多种人才培养的方法,对于不同种类的学校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所在地区与自身实际承担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培养任务。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确立包含自己特色的培养层次和目标,保证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契合性。
参考文献:
[1] 史永安,徐飞,叶净.高等教育范式再思考:从产业导向到创业导向的转变[J].嘉兴学院学报,2010,(3):114-117.
[2] 孙祥冬,姚纬明.双三螺旋模型理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2,(12):124-130.
[3] 张健.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渐入佳境[J].信息化建设,2013,(6):50-51.
[4] 龙亚平,杨兴凯.基于SoLoMo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9):21-24.
[5] 任芳.跨境电商高速增长下的物流机遇[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5):62-65.
[6] 王伟玲,肖拥军.传统行业引入电子商务模式的战略思考[J].经济纵横,2014,(3):17-19.
[7] 李孟庭.电子商务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20-121.
[8] 王树进,张春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探讨[J].电子商务,2010,(1):71-72.
[9] 桂学文,李娜.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动态性人才培养方案研究[C]//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2009.
[10] 张静.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