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创业问题研究
2016-05-30韩丹
韩丹
摘 要:将农民创业与城镇化两个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基于城镇化的影响对传统农民的身份和定义进行分类阐述,按照返乡农民创业、城郊农民创业、留守农民创业3种类型分别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最后,结合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促进农民创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城镇化;农民;创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038-03
农民创业是农民依托农村和家庭单位,投入城乡资源和资本,通过扩展生产规模、开展新的生产活动,谋求财富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这里所指的农民是指现代化意义上的农民,他们的创业活动区域不再仅限于农村,主要是非正式组织为依托的小农经济形态,是以最终实现财富增值为目的商业经济活动。农民创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创业环境、家庭资源、创业者个人素质等3个方面。创业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素质因素。
传统观念中,农民生活在农村地区,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耕作收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农民的生活方式、收入来源、社会分工都产生了变化,农民的概念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分类。
(一)城郊农民(失地农民)
由于在城镇化中被政府和开发商征用了土地,他们从农村户籍变为城市户籍;由于他们一般在城郊或是“城中村”以群体的生活方式居住,也被叫做城郊农民。
(二)留守农民
随着农村青壮年农民大规模进城打工、经商,而把家人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留守农民群体。留守农民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体,从结构上出现了一种老龄化、劳动力缺乏化的现象。
(三)农民工
是指有承包土地,农村户籍,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并获取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包括跨地区外出进城务工人员和在城镇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四)新生代农民工
他们出生于80 后、90 后,受教育水平较高,大多都是从小就上学,上完学就进城务工。他们目前在外出打工的 1. 5 亿农民工里面约占60%,已成为中国农民工的主要力量。
(五)返乡农民工
是指在城市务工经商一定时期后,因各种原因又返回农村进行生产生活,不再跨区域外出务工,而在户籍所在地及周边地区进行就业或自我创业的农民工。
(一)农民创业的主体和类型
结合农民的分类和农民创业的方式,河南省农民创业的类型可以归纳为自我发展型、城郊开发型、打工带动型和科技致富型4种。自我发展型的主体以留守农民为主,因地制宜地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开发非农产业的生产经营。城郊开发型的主体以城郊农民为主,他们不投入资本,靠出租房屋为生,或从事传统的养殖业或开展第三产业。打工带动型的主体以返乡农民工为主,在创业前期有一段时间的外出务工经历和资金积累。科技致富型的主体以留守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为主,农民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二)农民创业的现状与特征
笔者结合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政府、河南省人社厅等部门和网站收集的相关资料,按照河南省内城镇化质量高、中、低的顺序分别选取了郑州、新乡、南阳3个市为主要调查范围,其他地区抽样调查,以返乡农民创业、郊区农民创业、留守农民创业的3种类型的农民创业者为调研对象,走访了市区、郊区、农村3地。文中数据均由调研材料的整理所得出,见表1。
(一)农民自身存在的不足
1.创业素质较低
对政策的把握和解读能力也是创业农民的主要弱项,他们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很多人除了知道银行存款、贷款、结算外,其他金融知识几乎一无所知,并且平常不善于学习相关知识,这些特征也影响了创业农民使用政府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的效果。
2.创业资本不足
创业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瓶颈。一方面,由于部分农民不愿意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及文化素质不高,不了解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手续和程序;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当前新乡市政府所出台的农民创业方面的金融扶持政策比较少。
3.创业信息闭塞
农民获取创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人际传播和政府的各种公告,不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传播速度也很缓慢。这些缺乏实效性的创业信息很难发挥重要作用,很容易导致农民失去及时获取创业资金、机遇和培训的机会。
(二)政府引导方面存在的不足
1.政策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
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创业类型有自我发展型、城郊开发型、打工带动型、科技致富型4种,不同类型的农民创业动机和创业条件是不同的。目前,由于政府对农民的特点了解不够、分类不细,引导政策缺乏针对性,而且部分政策措辞模糊,不够具体,或者标准不够细化,不仅影响了农民对政策内容的理解,在操作性方面也大打折扣。
2.引导缺乏完整性,重事前轻过程,执行落实不够
现有政策大部分是帮助返乡农民把企业建立起来,但是缺少创业过程中的帮扶措施,持续经营获利也是农民创业者的难题。而且部分地方和部门对农民创业问题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还是仅停留在文件层面,思想上并没有重视农民创业问题,存在官僚作风、服务意识淡薄、各自为政等现象。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政策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体现在农民在选取创业项目上存在盲目性,对于当地资源享赋、产业优势、市场条件、创业园区内部情况缺乏了解。其次,政府缺少对各自为战、小本经营的农民创业者的信息渠道,无法获取企业现状、行业现状等,难以了解政策执行的效果和及时调整。
4.创业培训不系统,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覆盖范围不足,主要侧重于开业引导。在企业开办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优惠和服务,但后期缺乏更多的跟踪和辅导,缺乏对创业者的风险教育和金融财务技能培训。另外,农民创业培训的学员人数有限,范围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完善政策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创业服务意识
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农民返乡创业的重大意义,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农民创业财政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创业用地政策、市场流通政策以及公共服务等政策。成立专门的农民创业服务机构,为农民提供创业前期、中期、后期各环节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注重提高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简化办证手续和审批程序,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并要求对农民创业的相关手续办理限时办结,及时解决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优化农民创业的服务环境。此外,建立完善地方政府监督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和纠正各种扰乱市场秩序和农民创业的非法行为,并借助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创业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创业农民身上。
(二)构建信息平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为创业农民搭建相关的创业信息平台,可由政府成立相关的市场信息机构,也可以鼓励与农民创业有关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培训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等其他社会中介组织多方合作,建立农民创业服务网络,完善市场信息渠道,从而获取更加专业和准确的创业信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介,优化农民创业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农民创业的服务体系。
(三)理性宣传,营造积极务实舆论氛围
积极借助电视、广播、网络、标语以及海报等多种媒体和途径加大对创业政策的宣传和学习力度,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也要帮助农民正确看待自己的实力,不要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创业。同时,加强对农民创业的引导和风险教育,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氛围,让社会接受创业的失败,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
(四)重构财政金融体制
对于农民创业的资金难题,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比如,可以进一步扩大财政补贴,给予灵活的税收优惠;除了继续推广“公司+银行+农户”金融扶持模式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政府+银行+协会”的金融扶持模式开拓农民创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放宽金融贷款要求,降低农民创业的融资难度,形成深入社区、植根乡镇、互信共荣的机制。同时,建立农民创业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 例如,通过依托财政扶持资金,建立专款专项的农民风险基金,对农民创业过程中的金融风险给予补偿担保, 减少农民创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树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心。
(五)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效果
要坚持“政府推动、多方联合、创业者收益”的培训原则,积极整合区域内的所有农民创业培训资源,拓宽农民创业培训渠道,完善培训体系,并借助发布培训信息。其次,在培训内容上,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农民的现有创业的技能和知识进行充分了解,明确培训需求并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创业项目、不同的创业人员需求以及不同的创业阶段,对创业农民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探索以共性培训与个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短期集中培训与长期分散指导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六)关注留守农民创业问题,培育新型农民
农村留守农民的现状是“散”,政府应充分利用统筹协调能力,对留守农民创业整合完善。可对非义务教育年龄的农民进行农业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他们边学边用、学用结合,掌握从事某一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开辟“培、扶、联”三个绿色通道,组织“留守妇女”学习技术,帮助她们创业致富。政府应出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使更多农村妇女利用这个政策在创业中受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培养新农民必须重视的问题,要对青少年儿童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以培养未来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斌.城镇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民创业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2] 刘珍英.论农民工返乡创业中的政府引导[D].苏州:苏州大学,2010.
[3] 牛艳华.河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策略思考[J].河南科学,2010,(12).
[4] 河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henan.gov.cn/.
[5] 河南统计网 http://www.ha.stats.gov.cn/hntj/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