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新方式——校园心理剧
2016-05-30杨徐欢
杨徐欢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当前我们对中职生的教育培养,往往偏重知识,而忽视品行和人格的塑造,制约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技能提高,无法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因此,针对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校园心理剧作为心理治疗法的一个新生儿,虽然在我国才刚起步,但是已经受到了广大心理专业工作者和学生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校园心理剧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基本理论,并简单的讨论了利用校园心理剧健全中职生人格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中职生;健全人格;校园心理剧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通过扮演某一角色,患者可以体会角色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现已被公认为一种有效的集体心理疗法。对于中职生来说,其年龄正处于前与少年后期相接,后与青年中期相接的时期,在身心发展和社会成熟方面处于承前启后,急剧变化,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更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校园心理情景剧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中职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并在体验中获得感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而运用心理情景剧研究人格健全问题,必能轻松帮助学生体验并感悟。
一、对于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相关研究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是校园心理剧的一种,是心理剧在校园里的应用,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是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能使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它就是在校园环境中以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出来,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校园心理剧的编排过程向前推进,参与的人在情节中不断地体验和感受各种角色的境遇,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找出解决方案,最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表演剧。而通过舞台表演,让更多的观众——中职生从中感受体会,从而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教育。
二、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编创与实践1.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编创的常规性要素
(一)善于挖掘剧本素材,不断丰富中职生心理情景剧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剧本素材应来源于实际生活。心理情景剧的编创者要深入学生中间,熟悉学生的生活,剖析校园内外的种种现象,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综合提炼,再根据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编写成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心理情景剧。在编剧创作时还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既可选择中职生共同关心的话题,也可以是某学生个体的独特的问题情境;二是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实际水平,也要挖掘和发展学生心理潜能;三是既要揭示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体现对健康人格榜样的正面塑造。
(二)走进心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
编创出精彩的心理情景剧只依靠中职生课余时间是不够的,不仅因为其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不经组织踏踏实实地编创剧本很难。还因为课余时间教师只能在编创实践中进行指导,因为中职生知识储备不够,必然不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心理情景剧编创要领,从而不能编创出好的剧本。所以可以把心理情景剧引进心理课堂,既能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规律,符合心理学科的特点。
2.中职生心理情景剧实施的常规性过程
(一)成立心理剧小组,探讨心理情景剧的素材
在学校中可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具有表演技能和敏锐洞察力的中职生组成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组。小组成员除学习心理学知识外,还可以广泛收集新闻媒体相关报道,走近各类学生中间,了解校园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问题,归纳总结出中职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样不但确立了校园心理剧创作的素材,同时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反省。
(二)从学校实际出发,完成校园心理剧剧本
心理情景剧是针对某一突出心理问题进行艺术加工和创作。为达到教育和辅导的效果,心理剧要体现激烈矛盾斗争,把握主题鲜明单一的原则,尽可能降低表演者的难度,实现教育和治疗的效果。在素材收集的基础上确立校园心理剧的主题,进行高度概括也要尤为注意。对中职生自愿申报心理情景剧主题和剧本要进行初步筛选、评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剧本进行精心编排和创作,最终根据内容分别确立环境适应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情绪的调整和价值辨析等主题,以此得到学生认同和接纳。
结束语
中职生心理情景剧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健全中职生的人格。在形式上,它以戏剧化的角色代替了单向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取材上,心理剧素材直接捕捉学生在生活中熟悉的真实典型事件,有利于将其教育效果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在功能上,心理剧不仅能使参与编排和演出的人得到启发和成长,也能够对更多的观众起到教育和预防作用,让所有看过或参与过情景剧的同学都能引以为鉴。从实践中发现其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培养了中职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中职生心理情景剧的研究提供理論依据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黄辛隐等.校园心理剧研究[M].苏州.第一版;苏州大学出社;2003:7-89.[2]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128.
[3]庄建东.校园心理剧特征探析[J].文化艺术研究.2010,(12):112-113.
[4]胡艳玲.校园心理剧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2):205.
[6]赵玉荣.培养中职学生良好品德的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