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甘肃省90后在校大学生汉语道歉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6-05-30张婧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摘  要: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对甘肃省90后男女大学生道歉回应策略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多种道歉回应策略。而90后的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关爱/安慰”策略,男性则更多地使用“告诫/警告”一类的道歉回应策略。

关键词:道歉回应语  言语行为  性别差异

一、引言

作为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中国90后群体,其生活和学习环境都与70、80后群体有着很大的不同。社会经济繁荣以及网络时代的便利都使得这个群体彰显着更多的个性和自信。而作为中国第三代独生子女,无论是社会期望值还是接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90后男女均享受着相对平等的对待。因此,90后的男女在性格的养成和语言使用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特征。更好地分析其在不同言语行为中的语言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更新言语策略模式,更好地维持修复人际关系,进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道歉回应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交际中一种频繁使用的礼貌言语行为,也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维护说话双方关系而采用的一种面子挽救行为。但是,较之道歉语,道歉回应语的研究并不多见。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将对90后男女的汉语道歉回应策略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予以归纳,以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划分道歉回应的模式。

二、理论框架

本研究拟采用布朗和列文森(Brown & Levinson)的礼貌原则来指导道歉回应语的特点研究。根据布朗和列文森[1](Brown & Levinson)的观点,礼貌是典型人为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各种理性行为。而面子则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想要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形象或者个人形象。它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类。在社会交际中,既要尊重对方的积极面子,又要照顾对的消极面子,才能使社会交往得以顺利进行。道歉语和道歉回应语都属于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当说话人意识到威胁了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并且在某种方面限制了对方的行动自由时,就需要采取道歉来挽回自己的面子,维护对方的面子。而当说话人进行道歉之后,被冒犯者一般也会根据道歉的情境作出回应,即道歉回应言语行为。一般而言,道歉回应要比道歉言语行为复杂的多,因为道歉回应在言语形式上更为多样,比道歉的程式化程度要低许多,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一)影响道歉回应语策略的因素

布朗和列文森[2](Brown & Levinson)认为威胁面子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分别是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相关权势,以及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绝对意义上的强加。这三个相关因素又有具体的分级,详见表1。

表1:

社会距离 陌生人 熟人 朋友 密友

社会权势 低 平等 高 平等

冒犯程度 低 一般 严重 非常严重

道歉回应性 低 高 非常高 低

(二)道歉回应策略的性别差异

根据不同的道歉回应情境和策略,Holmes[3]经研究认为男性较女性更不愿接受别人道歉,因为男性认为接受道歉是对接受人面子的威胁;而女性却更乐于接受道歉,并且把接受道歉作为一种积极礼貌行为,因为她们认为这是一种对说话人的理解。因此男性有可能对别人的道歉不予理睬,伤害到道歉人的面子;而女性则不会。

三、研究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90后男女在汉语道歉回应语策略方面的性别差异和特点,以及及时更新道歉回应语的策略模式和达到更好的人际交流效果,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90后在校男女大学生的道歉回应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对象

由于社会对90后男女的期望值近乎一致,在这个“女汉子”和“伪娘”辈出的时代,90后男女的言语行为势必会表现出和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特点和策略,从而也更能反映出当代汉语的使用特点。但是由于90后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广,考虑到研究信度和效度的问题,本研究专门选择了甘肃省90后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1.在校大学生都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可以更好地规约自己的言行;2.以甘肃省高校大学生作为个案分析研究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西北90后男女性的语言特征。

本研究的受试者均为来自甘肃省高校的200名90后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100名,女生100名。他们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994年至1996年,属于90后的中期,也属于最具特色的90后群体,为了使问卷的结果不受同一地域的文化限制,更具有客观性,本研究的受试者分别来自甘肃省13所高校,例如: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等。其专业也涉及了外语,动物医学,水利水电,中文,计算机等众多学科。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为174份:男生78份,女生96份。

(二)研究方法

考虑到言语行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Discourse Completion Text)来对甘肃省高校的男女大學生的道歉回应语进行研究。本研究的问卷设计模板参照了贾玉新[4]于1997年进行言语行为研究时所采用的DCT问卷,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借鉴。本次问卷一共由10个情景组成,分别围绕社会距离(情景1、2、6、8、10),社会权力(情景3、4、5、7、9),冒犯类型(情景6、7、9等)以及道歉回应的必要性(情景1、2、7、8等)四个有效因子展开。例如:“你放学准备提水壶回宿舍时,一转身不小心身边一个同学把你的水壶碰碎了,他/她向你道歉后,你会对她/他怎么说?”或者“舍友答应你回去时帮你带饭,而他/她却因故忘记了,面对你很不高兴的态度,舍友立即道歉,你会对他/她说什么?”十个情景均围绕着90后大学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学习生活展开,因此受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作出相对准确的道歉回应,最终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结果

(一)道歉回应策略使用情况

在通过对于174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本研究发现,道歉回应语是一种复杂的言语行为,而受试对于道歉回应策略的使用主要分为五类[5]:直接接受道歉、告诫/警告道歉者、关心/安慰道歉者、相互致歉及其回避道歉或者训斥道歉者。其中,前四种道歉回应策略都属于积极挽救面子行为,而最后一种则属于威胁面子行为的回应策略。在对于道歉回应策略的使用频率上,90后男女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详见表2。

表2:

性别/回应策略 直接接受道歉 告诫/警告 关心/安慰 相互致歉 回避/训斥

男 71.5% 15.2% 9.5% 2.7% 1.1%

女 78.7% 9.1% 8.7% 3.1% 0.4%

从表2中所显示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90后男女大学生对于直接接受道歉这一回应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差无几。在问卷中也可以看出,面对10个不同情境,大多数男女生都选择了 “没关系”“没事”“算了”,或者“不要紧”这类直接接受道歉的回应策略。这就说明无论是90后的男性还是女性,在进行日常人际交往时,都会普遍选择积极挽救面子策略,从而达到迅速修复交际关系的目的,进一步保障双方的交往。而在使用告诫/警告道歉者的回应策略上,90后男性大学生的使用频率明显要高出女性。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境下,特别是针对社会权势低于自己的群体,例如:学弟学妹、小侄女,男性比女性使用了更多的告诫/警告策略,如:“下次注意、下次不能这样了、以后注意就好”。使用告诫/警告策略有两个目的:其一,接受道歉,宽恕道歉者;其二,挽回些许被道歉者的面子,当然最终的目标还是使双方的关系继续积极地发展,也属于积极挽救面子行为的策略之一。这就说明,对于甘肃省90后男女大学生来说,尽管从小到大都接受着相对平等的受教育平台和机会,但是受几千年来父权主义思想影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泄自己的情绪,也更看重自己的面子是否受到威胁。而在相互致歉的策略选择上,女性比男性表现出了更多的使用频率。特别是对于社会权势高于自己的群体,尤其是针对父母的情境,(你与父母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争执时,父母居然主动向你道歉,你会对父母怎么说?)较之男性,90后女性大学生更喜欢使用“对不起,是我不好,是我太冲动了”“对不起爸妈,其实这件事情我也做的不对”“我也有错,对不起”这样的策略来最大程度挽救道歉者的面子,减轻其内疚感,从而能够迅速缓和双方的关系。这也体现了中国女性典型的温顺服从和善于合作的特点[6]。再如图表所示,90后男性大学生在对于回避/训斥道歉者的策略使用上也明显高于女性,这也印证了Holmes关于男性不愿接受道歉的观点,认为是对其面子进行了威胁或者伤害。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正是由于道歉回应是一种比道歉语还要复杂的言语行为,因此受试对象在使用道歉回应策略时并不是只简单地使用某一种单一的策略,而是会使用一些类似直接接受道歉+相互致歉、直接接受道歉+告诫/警告等复合道歉策略,例如:“没关系,我也有错”“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要注意”。从另一个角度,这也体现出相对于道歉语,汉语在道歉回应语策略上存在的规约性和公式化程度较低。

(二)社会距离

除了对甘肃省90后在校男女大学生的道歉回应策略进行性别差异分析,本研究还根据不同性别针对影响道歉回应策略的不同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以社会距离为例,在针对社会距离远/社会距离近这两个指标上,90后男女大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使用频率。详见表3。

表3:

社会距离远 社会距离近

男 19.5% 27.9%

女 19.4% 30.3%

从表3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社会距离和自己比较远的道歉者,比如:公交车上的乘客(情境1)以及校园里打水的同学(情境2),90后男女大学生所使用的道歉回应策略分别为总数的19.5%和19.4%,几乎相同。这就说明在当代社会,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格外珍惜与他人建立交际的机会,尽管接受道歉会影响到被道歉者的面子,但是绝大多数90后男女大学生还是会选择直接接受道歉策略来有效维护彼此的正常交往。而对于社会距离和自己比较近的道歉者,例如:涉及好朋友/男(女)朋友的情境中,90后女性大学生则比男性大学生选择了更多的回应策略。这也体现了Holmes的观点: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道歉因为女性更倾向认为接受道歉是一种积极的礼貌行为。而对于男性来说,在面对自己亲密的人群时(女朋友),他更加在乎威胁自己的面子行为,因而会较少或者不用过多的直接回应策略。

(三)社会权势

社会权势高低也是影响被道歉者使用回应策略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次研究中,甘肃省90后男女大学生在对于社会权势高/低的群体所使用的回应策略比例居然近乎相同。如图表4所示,无论是面对社会权势高于自己的群体,例如:导师、学姐、父母,还是社会权势低于自己的群体:学弟学妹、小侄女,90后男女大学生都使用了类似且相同数量的回应策略。这与Holmes的研究结论是不符合的。这样的数据结果更加体现了在对于社会权势高于自己的老师、家长或者是学姐学长时,90后男女大学生都表现出了应有的尊重和礼节,同时也体现出了90后男女大学生对于事业学业成功的渴望,以及对于亲情的重视。

表4:

社会权势高 社会权势低

男 27.4% 18.7%

女 27.9% 18.8%

五、结论

本文从言语行为的方面研究了90后中国男女在校大学生在道歉时对道歉策略的选择,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异同。然而,除了影响道歉回应的四个有效因子之外,受试的性格和社交方式等因素也是影响研究结论的变量。由于这些变量的不可控性,此次研究的结论势必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我们依旧可以看出,甘肃省90后男女大学生都会为了维护更好的日常交往而使用一种或者多种回应策略,也会在特定的情境下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当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90后大学生的道歉回应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不断的出现各種新的时代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度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汉语道歉回应语的性别差异研究——以甘肃省高校90后在校大学生为例”[项目编号:GSAU-STS-1507]。)

注释:

[1][2]赵宏:《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张婧:《汉语道歉回应语的策略特点分析——以中国90后在校大学生为例》,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6]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页。

(张婧  甘肃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730070)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研究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