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认识及体会
2016-05-30吴英刚
吴英刚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促使我国进一步加强了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在政府现已提出了多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求的大环境下,对于政府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需要进行深入探究,以此加大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这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重视的财政问题。针对我国现行的财税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认识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9-0058-02
1994年实行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实行的具有最大规模、影响最深远的一次财税体制改革,同时也是我国一直运行着的财税体制的基本框架,运行至今已二十二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我国在财税金融领域中相继出现一些现行的财税金融体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出现的问题中大部分与前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力度不足、相关改革目标尚未完成有关。因此,进行新一轮更大规模、能够创造更深影响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是改善财税金融相关难题的有效措施,深化改革刻不容缓。
一、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任务,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税收制度以及财税改革的新要求。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国家财政部提交的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方案中表示始终坚持完善立法、稳定税负以及改革税制的思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一)增值税改革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增值税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第一,以税收中性作为改革依据,建立新的消费型增值税收制度;第二,加强“营改增”改革力度,改革制度逐渐延伸至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生活服务业中,扩大“营改增”的影响范围;第三,重新调整增值税收中的优惠政策,在抵扣范畴内添加不动产项目,将原本的四档增值税税率简化合并为三档或两档;第四,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实现增值税立法并提升增值税法律等级。
(二)消费税改革
消费税改革思路包括:第一,加强调控力度,调整税收范围,高消费、高污染以及高耗能的产品拟收消费税,对部分高档服务征收消费税,与“营改增”接轨;第二,保证征管的可控性,将部分环节后移,消费税中的批发零售环节可后移,进一步增加税率,均衡调整税源,加强消费地区政府关注其消费能力的力度;第三,调整税负并优化税率,提升有害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品目的税率,结合税收后移政策,适当降低一些需要稳定和公平品目的税负;第四,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适当下放税权,消费税的立法权归属中央,可选择地域性较强品目的税收管理权赋予当地省级政府;第五,整体规划,分层实施,按照改革思路逐步实施改革政策。
(三)资源税改革
资源税改革思路包括:第一,实施征收煤炭资源税政策,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的资源税征收政策进行调整;第二,全面实行其他资源的资源税收政策,取消矿产资源的补偿政策,整理各项资源的税费关系;第三,资源税将扩展到占用以及开发的生态空间;第四,中央掌握石油资源税征收收入,其余归于地方政府;第五,适时进行资源税立法。
(四)环境保护税建立
环境保护税建立思路包括:第一,将排污费改造成为环境保护税;第二,以现行排污费的征收项目中的部分税目进行环境保护税征收;第三,主要计税征收依据是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污染物的治理成本、造成的损失作为设计税率的依据;第四,已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品目不会再次征收排污费。
(五)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主要思路包括:第一,加快房地产税立法速度,充分考虑收费、税收等各项因素,对房地产的建设以及交易等环节的税负进行合理设置,房地产税收中应该包括个人住房、商业厂房、工业厂房等,计税依据为房地产的评估价值;第二,个人住房采用幅度比例税率,省级政府有权在中央设定的幅度范围内对税率进行适当调整,征管模式为纳税人申报、税务部门对申报信息进行核实并征收;第三,商业和工业厂房征税按照厂房的价值实施,比例税率全国统一,促进工业、商业用地坚持集约原则;第四,房地产税实行改革后可成为地方政府的稳定收入。
(六)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改革思路包括:第一,将部分经常性、连续性的劳务所得税目进行调整合并呈综合所得,临时性、偶然性的所得财产依旧为分类所得;第二,完善税前费用扣除环节,综合所得税合理扣除基础上对老人、子女、住房支出设置专项扣除;第三,设置家庭支出的申报制度,在保证个人所得税及时上交的基础上,可允许夫妻共同申报老人、子女、住房支出,双方分别纳税;第四,对税率结构进行优化。
(七)地方与中央之间财政关系的调整
调整地方和中央财政关系的调整思路包括: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对中央增值税的分享比例进行适当调整;第二,进口消费税征收收入归属中央,其他环节的消费税征收收入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第三,原油、天然气的资源是征收收入归属中央,其他资源税征收收入归属地方省级政府;第四,房地产税立法后其收入归纳入市、县财政收入范围;第五,证券交易的印花税税收收入归属中央;第六,将地方承担的出口退税率进行调低;第七,个人、企业所得税依旧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
二、当前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一)改革结构合理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的整体税收收入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所占据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即政府的财政收入中非税收收入远高于税收收入,同时政府的税收收入中直接税收收入占比低于间接税收收入。在我国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中,尚未明确部分税目的定位,导致改革中存在重复征税的不足,对我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改革责任不明确
当前,我国财税金融改革中的相关责任制制度尚不完善,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力定界不清晰,对改革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权责制度不健全使得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随意性有所增加,权力分配不均衡导致改革出现问题时会产生各方均推卸责任的消极现象,致使相关改革政策的传达不到位,对改革造成影响。
(三)税收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全面
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税收收入,同时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调整收入分配的主要工具。一直以来,流转税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而个人、企业所得税以及财产税等直接税收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能力较弱。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生产制度等因素直接决定了流转税较高的占比,导致现在我国税收制度难以发挥其自动稳定功能。
三、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做到“强公开、重支出、清挂钩”,预算公开制度是我国建设阳光、责任政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依法行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扩大预算公开的范围,保证公开内容的详细化,对预算公开机制进行完善,加强管理制度的监督力度,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由原本的平衡状态以及赤字规模预算审核重点逐渐向支出预算方向拓展。支出挂钩在特定时期发挥出了良好的经济促进作用,但是也导致了财政支出结构逐渐僵化,因此对挂钩事项进行清理是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首要任务是扩大金融业的开放范围,包括对内和对外。扩大开放范围是市场在配置优化资源工作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条件,其工作的要点是,始终坚持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创造保证我国经济科稳定发展的便利条件;支持在全球范围内融入经济,国家金融业应利用自身的国际化优势,帮助中国经济向外拓展奠定基础财政条件。丰富金融市场的需求层次和相关产品,首先应该遵循政策性、动态性、差异化竞争、业务不交叉等原则在政策性金融机构内部实行改革。完善多层次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在总融资中占据的比重,健全我国保险经济的补偿功能。
(三)做好企业证券、股权以及投资工作
第一,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持续深化改革,逐渐健全相关责任制度,定期抽查各省的预审工作水平,提升审核工作的效率及其公开程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加强企业证券的调控和监督工作。第二,扩大中小型企业的债券覆盖范围,大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的合债政策。第三,扩大可续期债券发行的规模,全面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资金的参与力度,保证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首先,应该强化国家相关社会信用部门的中心地位,并以各地方省级社会信用部门为具有附属性质的联合机构,二者共同组成一个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以此形成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领导体系,共同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其次,体系建设规划方案通过审批后,全面部署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加快立法;推动我国守信激励失信惩罚机制、信用记录机制以及信用服务机制的建设和深化发展。再次,将工作重点投入到政务、商务、社会以及司法诚信建设工作中。最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推行示范点建设、相关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等工作中,切实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深化我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四、结语
我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可合理分配我国经济收入、社会公共资源,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在新形势下,政府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加深我国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针对改革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合理的改善措施,实现财税金融体制的良好构建,为全面实现小康设备的目标奠定财政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强.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2] 张丽华,闻勇.中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难点[J].学习与探索,2015,(12).
[3] 郑开元,李灯强,匡绪辉,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与中部崛起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3).
[4] 成军.地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对策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15,(15).
[5]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3,(20).
[责任编辑 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