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内外因分析

2016-05-30梁斌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教学质量

梁斌

【摘 要】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本文试用这一原理对影响中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内外和外因进行分析,认为学生学习田径既受自身对田径认知与兴趣的影响,又受到教育政策、学校教学条件等外因制约,只有把内外因结合起来,从两方面进行改善,才能提高中学田径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田径    教学质量    内因    外因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到:“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可见,《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素有“运动之母”美称的田径项目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田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只有田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升。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起作用。影响学生学习田径运动质量的内因是学习者本人的因素,外因是学习者本人之外的因素,包括教师的作用、学习的环境与条件、教育制度的导向等。下面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影响中学田径教学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对田径产生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而受益终身。

二、影响中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内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与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有关

虽然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学生了解任何方面的知识都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但是他们对田径文化的了解却不多。学校体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淡化体育课的竞技教学,田径类教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这一章节内容只有前言几行字简单地介绍了田径文化的由来,而在高中的三本教材中也只是用了共三页纸的篇幅去叙述田径运动的概念、起源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价值。学生对田径的关注也多局限于运动员的轶事及相关赛事的新闻报道。

(二)教学质量与中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有关

中学田径教学内容缺乏变化,活动项目单一,尤其是传统的田径技术教学,主要以竞技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反复地跑、跳和投,更显得死板、机械,运动技术不易掌握,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积极性。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对田径兴趣的形成。调查发现,由于初中体育受中考加试体育的影响,不少学校只对学生进行田径应试教育,导致初一初二时学生对体育课是敷衍应对,到了初三体育中考前期再进行突击训练。考什么项目就练什么项目,一切都是为了应付中考测试。中国式教育把体育剥离,而不是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纵使与升学挂钩,也逼不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三、影响中学田径教学质量的外因分析

(一)源于教育制度的因素

不能否认现行教育制度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考核变得异常重要,考试内容被大大强化和扭曲。为了文化课程分数的提高,文化课老师就普遍占用体育课时间为学生补课,或者是随意变更体育教学计划,缩减体育课时,中学体育长期处于边缘学科。有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中考的体育分数。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思维模式,在学校里只看到中学生在练短跑,或者跳绳、垫排球、扔实心球等,而与中考无关的体育项目则一律不见踪影。如果不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强制规定男生一千米跑、女生八百米跑为必测项目,恐怕不少中学运动场的跑道会荒废掉。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之下,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初中的体育教学是为了应付体育中考,高中体育为高考让路,学生在心理与生理发育关键的中学阶段,并没能很好地接受快乐运动与终身体育的价值观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田径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源于学校教育环境的因素

1.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应试教育致使体育处于边缘学科的位置,一些体育教师缺乏工作热情,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动作示范不规范,讲解也不够清晰、耐心,不会运用鼓励性语言,甚至批评训斥学生,这样自然无法激起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此外,由于专业素质、知识的广度、与人顺畅沟通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储备不足,也会影响学生田径学习能力的形成。一个专业水平不高、奉献意识弱的体育教师如何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的场地器械

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远比其他科目少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校虽然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但也仅限于几副乒乓球,几个篮球、排球,几根跳绳而已,像跳高垫、跳箱、山羊等都没配置;一些学校同一节体育课有多个班一起上课,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活动场地不够,锻炼器材及活动范围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有的学校虽然配置了相应的器材,却因为体积大,搬动不方便,使用起来容易发生意外等原因而被束之高阁;经费不足也让田径教学器材的补充和维护不能及时进行,破损的器材就容易留下事故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就会深深影响教师与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可见,中学田径的教学质量跟学生对田径的认识和兴趣这两个内因,以及教育制度和学校体育师资素质、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等这些外因的作用有关。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因此,要提高中学的田径教学质量,应针对相关因素存在的问题寻求化解的途径和方法。

(二)建议

1.提升学生对田径的认知

首先,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认真对待体育课,不要因为应试教育而使体育教育背离体育的本质。注重对学生灌输田径运动文化,并培养爱田径、爱锻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国家从没强制要求老年人去锻炼身体,但他们却是最积极锻炼的一个群体,因为认识到运动能换来健康,能延年益寿,所以他们希望通过锻炼去改变岁月带来的衰老与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应该以老年人为榜样,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思想认识,主动积极锻炼。

2.增强学生对田径的兴趣

从实践看,田径类教材技术动作的提高、技能的巩固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是在各种动作周而复始的不断重复中获得的[1]。因此,为避免学生学得枯燥,体育教师要把田径运动竞技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体育教师还可把教学与游戏有机结合,寓教于乐。田径游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改编、组织和开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田径运动,并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身体健康水平[2]。如把短跑训练演变成追赶猎物,把投掷训练以打野鸭的游戏形式来进行,这样不但能充分体现体育课活动性、娱乐性的特点,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田径课的乐趣。

3.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与田径运动技术相关的教学能力,能在课堂中传递田径运动的运动项目美、意志品质美、技术战术美、智慧美、力量美[3]。其次,“体育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水平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4]。为了使教师具有田径教学能力与课堂管理能力,就要注重教师岗前培训和职后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让田径教学的质量得到保障。

4.完善体育场地器械的管理

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也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学校的各种条件进行田径教学。另外还可以自制一些简易体育器材,如用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用旧袜子和沙子做“沙包”,废旧羽毛球做“飞镖”等等。此外,对现有的器材不但要提高其使用率。还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防止因为器材的损坏而导致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松峰.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J].体育学刊,2005(11).

[2]纪进.从体育教学研究谈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田珊.论田径运动美[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4).

[4]许耀增.抓好体育课堂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3(1).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煤峪口矿内因火灾隐患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