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特征与教学切入点

2016-05-30丁文静韦冬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苏教版

丁文静 韦冬余

摘  要: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文本研习是苏教版的文本呈现方式之一,它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渗透在各篇文章之中,需要用心研读和鉴赏,研读鉴赏是文本研习的重点。文本研习还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解读,掌握知识,提升閱读能力。

关键词:苏教版  语文教材  文本研习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材料,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其中文本研习是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的基础。“文本”是一个从西语中移植而来的词汇,英语写作“text”,其本义是正文、原文的意思。[1]“研习”包括了研究和学习两个方面。文本研习主要就是指提供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文本研习的侧重点在于“研习”。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阅读教学,应该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体会文本中蕴涵的情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特征

(一)文本研习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

2014年新修订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个新增专题,即必修三的第一个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整个专题里的篇目都是全新的,包括吕叔湘《语言的演变》、林西莉《汉字王国中的“人”》、朱光潜《咬文嚼字》、周先慎《简笔与繁笔》四篇课文。整个专题以文本研习为主,四篇课文又都集中展现了语文知识。《语言的演变》从词汇、语音、语法三个方面介绍了汉语言的发展变化;《汉字王国中的“人”》从汉字字形上介绍了汉字知识;《咬文嚼字》阐述了炼字的重要性;《简笔与繁笔》论述了作文写作中的繁简问题。这个专题全都是知识性的文章,旨在让学生研习文本之后掌握这些语文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文本研习突出工具性的特点。

必修一中的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同样以文本研习为主。这个专题共有五篇文章,包括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梭罗《神的一滴》、奥尔多·利奥波德《像山那样思考》、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苏轼《赤壁赋》五篇课文。这个专题的五篇课文都是富有诗意的散文。《江南的冬景》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之美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神的一滴》用清新朴素的文字展现了瓦尔登湖的迷人风光和作者宁静的心境;《像山那样思考》全文语言洗练,饱含哲理,富有激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诗意的表达;《始得西山宴游记》和《赤壁赋》同为文言散文,语言优美,寄景抒情,自然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应和。整个专题都展现了语言文字的美感,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同时感受语言美,体会人情美,让学生学会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文本研习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二)文本研习重在研读和鉴赏

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一共五本,每本书分成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由2至3个板块组成,板块内文本的编选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达到语文素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

必修一的四个专题分别是:向青春举杯、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其中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有板块“乡关何处”,其中有这样的一道“文本研习”的题目:

请结合对本专题其他作品的研读,从上面两篇散文中任选一篇在对话栏里进行评点,评点时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然后将评点和同学交换阅读。[2]

从题目设置中不难看出,文本研习重在对文本的解读与赏析,它最基础的活动就是学生的阅读,通过阅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和学习,掌握阅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苏教版的文本研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与文本进行对话,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新课改下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学生也能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学习提升阅读素养。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本研习”板块的教学切入点

文本研习的一般性思路是:(1)确定目标;(2)充分阅读;(3)品味思考;(4)表达交流;(5)总结归纳。思路虽然明确,文本研习却仍然是中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建议文本研习从以下几个点切入:

(一)文体

通常所说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学习和研究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文章的体裁,通过文体寻找阅读要点。例如,文本是散文的话,要注意它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文本是小说的话,就要关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文本是记叙文的话,就要关注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和结果);文本是议论文的话,就首先搞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其他几种文体也是如此,研习文本时都要找出其阅读要素,对能够说明意义的东西作出判断。

可见,了解文学作品的体裁也是文本研习的关键所在,搞清文体有利于理解文本,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文体意识。

(二)语音、语义与语境

语音是指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它由人的发声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音带来的美感。这种语音之美尤其体现在诗歌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因为诗歌的节奏鲜明、外露、清晰,而散文和小说等的节奏宽泛潜在,节奏往往体现在具体的语境细节之中,也体现在文本整体张弛有致的结构中。节奏靠的就是语音的连续变化。古代诗词注重音律,音律是语音最外在的形态。必修四的课文《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叠字,抑扬顿挫,体现了诗词的音韵之美,开篇便表达出作者孤独愁苦的思想感情。语音与文本的内在感情、表现对象吻合是不争的事实,通过语音的感受,可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研读文本。

只注重语音来研习文本是不够的,还需侧重对语义的把握。语义简单的来说就是词语的基本含义,语音是语义的外壳。然而汉语词汇博大精深,一个词语往往不仅有表层含义,还有深层内涵。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过程中都必须体会词语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必修四中有一篇课文《雨霖铃》,其中有“寒蝉”“杨柳”“晓风残月”等词,这些词语都可以一眼看出基本含义,但是对于文本研习来说,光了解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这些词语都是诗词中的意象,它们蕴含着词人与恋人离别的伤感,营造的是一种凄切孤寂的氛围。

除了语音、语义之外,文本研习还要注意语境。语境对语义的体悟有辅助作用,想要了解文本中词语更深层次的意义,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就语境的含义来说,语境对于词义的理解至关重要,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初读文本,从这三点着手,便于找准研习文本的方向。这三者相互联系,在文本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对比等等,在文本研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修辞的广泛使用会使文本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修辞使文字更加优美,使文本更加意蕴深刻。所以文本的研习离不开对修辞的关注与分析。研习文本时首先应该关注该文本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的好处,以及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因此,修辞也成为文本研习的切入点之一。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亦可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阅读素养。

(四)写作风格

在《写作大辞典》中,“风格”是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写作风格就是作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和创造个性。作者的写作风格对文本解读的作用不可小觑。了解了文本的风格,就可以了解文本的基本面貌。在研习文本的时候,可以针对文本具体的语言表现,确定文本的风格:冲淡、缜密、疏野、劲健、悲慨[3]等等,关注文本的整体性。写作风格透露的是作者的思想和内心,参透写作风格能有效达成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帮助阅读和研习文本。

文本研习的切入点应该还有很多,如文本的情感、意境等等,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元解读文本。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研习在不断地完善,每个板块后面集中设置几道文本研习的题目,辅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为学生解读文本提供思路。我们想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文本研习,必须要了解文本研習的重要性,掌握文本研习的方法。深入研究文本研习的,还需了解师生对文本研习的态度,了解文本研习对师生教与学的实际功用,同时继续向国内外优秀的母语教材学习,取长补短,加快语文教材中文本研习的建设进程,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美国探究教学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811]和2014年度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ZUJX2014—24B]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张永刚,董学文:《文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2]《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必修一),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60页。

[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概括的二十四种风格。

(丁文静,韦冬余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9)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苏教版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
结合教材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
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