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民所有制经济问题初探
2016-05-30秦萍
秦萍
【摘 要】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必然会关注到公有制的龙头老大——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国有企业的一种,我们之所以更多地关注国企的发展及其改革,是因为它担负着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的经济全局和战略整体。
【关键词】全民所有制经济 国企 问题 深化改造
一、存在的问题
(一)分配上的不公平
作为掌握众多稀缺资源的国企,垄断利润的获得是极其简单的。尽管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阴影仍未消散,但国企高管们年薪却在一片惨淡中博得“满堂彩”。208家上市国企发布的2012年年报披露了192家国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年薪,其中年薪超过200万元的有十多位。更有中集集团总裁以998万元的薪酬位列榜首,中国人寿董事长以988.87万的年薪在后面“紧追不舍”。同时,以榜首中集集团2012年职工平均年收入8.2万元为例,分析该文件的执行情况,集团董事长的工资近乎员工平均工资的110倍,与此同时,该集团年报显示,2012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下降47.46%,而在近四年间,该集团高管平均薪酬增长了近13倍,员工平均薪酬只增长了32%。
(二)资产的流失严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国有资产总量平均每年递增12.4%;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4.5%。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有资产呈快速递增态势,年递增率达到17.9%。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额约有12万亿,但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达数百亿元。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亿—1000亿元。这其中的大部分属于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特别是中小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损失十分严重。
(三)对外开放的误区
国企“走”不出去,或者盲目“走”出去都是困惑。国企的其中一个责任就是“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但这个目标显然没有达成,西方各国大都以政治和国家安全为理由,拼命抵制国企的“走出去”行为。但在发展中国家,包括非洲、中东和拉丁美洲等,国企“走出去”又显得不够审慎。这里主要是能源领域。国企的投资很难说具有多大的经济理性,况且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使得民众有“走出去”了但“走不回来”的感觉。实际上也是这样,很多国企“走出去”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
二、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一)让企业的管理者得到合理的待遇
国企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深化改革。首先是进一步企业化,要搞好国企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企业化在90年代只走了一步,即法人化,这方面还需要深入。现在国企的管理者更像政治人物,而非企业家,管理者是具有行政级别的。这种制度安排既是政府控制国企的手段,也是国企行为行政化和政治化的手段。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采用其他手段来管理国企。比如,管理者的薪酬不宜定得过高,也不宜太低,将高管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与一般职工的平均薪酬水平的差距控制在 10~12 倍就好。财政部就曾在2009年颁布的相关文件中一再强调,高管薪酬的发放要结合我国国情、当前的经济形势、行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自身实际,并规定将金融类高管人员的年薪控制在 280 万元内。
(二)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改进国有企业监督环境,鼓励职代会、职能部门等参与企业监督管理的积极性,要加强职工民主监督,建立职代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员的制度,并把民主评议的情况作为对企业领导人员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治权利,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使职工真正当家作主,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充分发挥出主人翁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提高企业人事、财务、经营、审计方面等职能部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监督合力,起到相互制衡作用。
(三)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
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通过经营业绩来约束经营者,可以使企业的监督方式变为经营者比较容易接受的考核形式,认真执行的话将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和约束作用。但目前看来,已建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仍有待完善,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还有待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依然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对于任期内的重大失误问题,还应建立起终身问责制。因此,必须加快这些方面的建设步伐,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国企的出路在于进一步地深化改革,解决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每一次改革都会牺牲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有阻力也是在所难免的。国企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现代企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制度的完善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二者是脱节的,所以才会出现诸多问题,而我国现代企业出现这种现象与我国大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国企的问题也不是孤立的,但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健全法律,完善管理制度那么简单。像以德治国的理念一样,要想解决企业问题,只靠制度约束是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还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用文化去感染去引导员工也是必要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不要丢掉我们传统的优秀文化对企业的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