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30李维明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李维明

摘    要: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创新教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独创精神;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产生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方法和获得创造成果。一个人要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就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1.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质疑问难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讲明质疑益处,激发质疑欲望。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质疑的强烈欲望。

(2)多表扬少批评,保护质疑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表明学生在认真思考。作为教师,则应认真对待,平等交流,积极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更有信心敢想、敢说、敢大胆质疑,而不能压制和批评。

(3)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下手提问题,即使问了也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有深度、有价值,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创新能力。探究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来,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后,再和学生共同探讨。

(2)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创设一定问题情景,可以通过设问、提问、操作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激发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从而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主动探索。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会探究。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升华到“会学”,终生受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逆向思维是相对于习惯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2)在数学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准确思维,提高问题理解能力。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为基础,其次依赖于掌握、应用定理和公式进行推理、论证和演算。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提高问题推理的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察解答同一个问题,使思维不限与一种模式或一个方面,从而获得多种解答或多种结果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三种基本形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法多用。

二、营造创新环境

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其次,要有自由的学习气氛。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1.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就会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是几何图形本身或几何图形组合而成,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上,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四、优化课堂教学,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而是给学生的思维引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经常设计一些实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创新型问题,以趣味性、灵活性、促思性的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2. 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教学中除了设计基础练习和运用练习外同学精心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题型、多解题、非常规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打破思维定势,发挥学生联想,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他们思维水平的发展。在教学中敢于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的培养形式多变,方法多样,它将是一个永远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