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身博士》看史蒂文森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2016-05-30张运恺
摘 要:史蒂文森的小说《化身博士》在出版之后,广受好评,被多次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其主人公杰基尔博士饱受争议,毁誉参半。文章试图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对他进行分析,指出其以自我为中心,违背自然规律,满足自己无限膨胀的私欲,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堕落与毁灭。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欲望 冲动 科技
一、引言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英国十九世纪一位多产的作家,其小说《化身博士》是家喻户晓的名篇,“当年刚出版就经常被盗印,据说牧师们讲道也用上此书。”[1](P1)小说主人公杰基尔博士研制出了一种分身药剂,服用后可变成一位放荡不羁,无恶不作之人,他称其为海德先生。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问世后不久便吸引了诸多文学评论家和爱好者。对于该小说的评论大多仅限于探讨人的两面性,如安德鲁·朗在1886年《星球六评论》中说:“史蒂文森先生的观点就是想说明每个人都有着双重的个性。”[2](P200)大卫·戴奇斯认为史蒂文森实际上是“对人类的矛盾心理进行了很好的研究。”[3](P15)欧文·萨波斯尼克认为该小说是“對隐藏于每个人身上的善-恶对立面的隐喻。”[4](P88)马扫·米耀西评论说:“海德实际上就是杰基尔未被压抑的、本能的存在物。”[5](P299)拉尔夫·梯姆斯则说史蒂文森对杰基尔的描写与许多作家一样,都是运用了双重性这一概念来表明人类身上存在着“道德的双重性”。[6](P77)笔者认为杰基尔博士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牺牲品,他以自我为中心,用科学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无视自然规律,最终毁灭了自己。
二、人类中心主义及其批判
回顾历史,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古来有之。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就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物不存在的尺度。”[7](P146)《圣经·旧约》开篇《创世纪》中,上帝赐予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治理大地,管理飞禽走兽的权利。正如生态批评家卡森所说:“犹太-基督教教义把人当作自然之中心的观念统治了我们的思想,于是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就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创造的。”[8](P120)这一思想的危害极大,它引导人们踏上了“掠夺自然、蹂躏自然、打破以至于搅乱生态系统的平衡、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的开拓、征服——享受、消费的恶性盘旋的不归路。”[9](P280)
值得庆幸的是,历代也有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的声音。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在《法律篇》里说,“只有神才真正是万物的尺度”[10](P22),如果以天性中有着明显缺陷的人作为万物的尺度,则会导致可怕的、无可挽救的灾难。古罗马历史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里愤怒地指责人们对地球深处的资源进行开采:“何时将是地球枯竭的尽头,人类的贪婪最终将渗透到何处!”[11](P35)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胡克也发出这样的质问:“难道我们没有清楚地看到生物对自然规律的服从是整个世界的支撑点?”[11](P14)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布鲁诺说道:“我们地球的统治者不是人类,而是太阳,它的生命与所有宇宙万物共同呼吸。”[11](P127)到了十八世纪,英国伦理学家沙夫茨伯里指出“如果自然不是因人而生,而是人因自然而生,那么人就必须,谢天谢地,服从自然的原理,而不是他自己的原理。”[12](P73)史蒂文森生活的时代,科技迅猛发展,但在很多情况下却“干扰了自然进程、违背了自然规律、破坏了自然美和生态平衡、透支甚至耗尽了自然资源。”[13](P117)于是,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文人都纷纷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担忧。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在《古舟子咏》中揭示了人对自然的随意摧毁以及由此导致的天罚。威尔斯在小说《时间机器》里预言了建立在掠夺自然基础上的人类文明的可怕未来。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中高呼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企图都是十分可怕的。诚然,科技的运用要符合自然规律,然而在小说《化身博士》中,杰基尔博士却反其道而行之,用科技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对自然法则无情地践踏,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无尽的欲望与冲动——走向堕落第一步
小说中,杰基尔博士外表俊朗,为人和善,招人喜欢,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放荡不羁、寻欢作乐之人,对此,他的朋友厄特森律师很为他担心。不过,他的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从杰基尔博士的自白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他说自己及时寻乐的性格是他“惟一的也是最坏的毛病。”[1](P53)他知道自己这种欲望是一种反常,一种“恶”的表现,“我做了反常的事儿……我把这些事当作一种羞耻。”[1](P54)所以为了维持自己在他人眼中一本正经的形象,他不得不努力抑制自己追求享乐的欲求。但他却又没有定力,抑制不住自己的这种欲望所带来的冲动,相反,他还抱怨说:“在别人身上,善恶彼此排斥,从而构成一个人的两面性,但善与恶在我身上形成的鲜明对比却异乎寻常。”[1](P57)
正因为如此,杰基尔博士试图把自己身上的善与恶彻底地剥离,他想拥有双重身份,即一个象征善的正人君子形象和一个象征恶的浪荡公子形象,从而让“坏人去做他的坏事,他善良的孪生兄弟没有必要前来干预。”[1](P54)这样一来,“他的伟大的理想也不会有任何损害,他能够一路顺风,平步青云,他可以自行其事,再也不会为了那些违心的劣迹而羞愧难当。”[1](P54)由此可以看出,杰基尔博士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不是用理性去武装自己的头脑,而是让欲望的本我占据了上风,而他的自我和超我已经被强大的本我完全地压制了下去,任何道德限制或良心的压力都对他无济于事,他完全屈从于快乐原则,一步步走向堕落。
四、滥用科学技术,违背自然规律——自身毁灭不可逆
杰基尔博士堂而皇之地运用科技手段来为自己的私欲和冲动服务,让科技充当刽子手,科学的纯洁性被玷污,他已经丧失了作为科学家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良知,与此同时,科学知识在给他的私欲与冲动带来满足的同时,也使得他逐渐异化,最终导致了自身的毁灭。
杰基尔在有了把他身上的“善”与“恶”分离的想法后,就开始着手进行实验,研制能分离“善”与“恶”的药剂。在服用这种药剂之前他还是很担心自己万一稍有疏忽,就可能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等他把药剂全部喝完后,“接下来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骨头里磨来磨去,让人恶心得要吐,还有一种精神上的恐惧感,就像是出生或死亡时的痛楚。”[1](P55)我们只要想想这一画面就会觉得有多么恐怖,但杰基尔博士为了使自己能够正大光明地寻欢作乐,为所欲为,宁愿让自己备受煎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科学家的悲哀。在痛苦之后,迎接他的是一种“奇特的感觉,一种言语难以表达的陌生的感觉,这种新鲜感让他体会到了一种梦幻般的幸福……他的内心产生了一种晕晕乎乎的莽撞的冲动……所有义务感的束缚在刹那间都化为乌有……当崭新的他开始呼吸第一口空气事,他就知道自己已经变得无比邪恶了,就像是出卖了自己,成为了这种邪恶的奴仆。这种想法在当时就如同酒一样让他激动万分,让他兴奋不已。”[1](P55)由此仪表堂堂的杰基尔博士变成了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的海德。在此之后,他便开始了欲望的宣泄,“身为伪装的我急不可待得寻欢作乐,我都说了,那些事是有损于名声的,我并不想使用更恶劣的罪名,一到爱德华·海德身上,它们便成了凶残狠毒的化身,每次夜游归来,我都为这位代理人的卑鄙行为而震惊不已。”[1](P58)杰基爾博士虽然知道海德是一个“凶残无比的家伙,他的一切行动,一切想法完全都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为自我而服务,他带着兽欲般的欲望去寻欢作乐,给别人带来痛楚和折磨。”[1](P58)但他却无动于衷,甚至毫不羞耻地说:“反正犯罪的是海德,跟杰基尔没有什么瓜葛,早上睁开眼他仍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上流人物,没有一点损害,如果能有机会,他也肯弥补一下海德干下的罪恶,这样的话他的良心也无需再受什么谴责了。”[1](P5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杰基尔博士已经不再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十恶不赦、令人唾弃的罪犯。逐渐地,杰基尔博士就控制不了海德了,他感到海德在不断长大,如果顺其自然不加以控制,那么他本人就不能随意的由善变恶或是由恶变善了,而是变成永久的恶的形象,这当然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好在他良心发现,及时选择了从“善”,这样一来,他又成为了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博士,可是没过多久他又饱受欲望的折磨,最终他再一次喝下了药剂,变成为了万恶的海德。渐渐作为“恶”的海德越来越强大,而“善”的代言人杰基尔博士则越来越弱小。当他幡然悔悟到“我花了很长时间来考虑自己特殊的处境,却没有好好想想爱德华·海德的冷酷无情的罪恶行径以及对一切漠不关心的道德观念”[1](P61)时已太晚。最终药剂对于杰基尔博士来说已经不起作用了,海德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恶”的海德吞噬了“善”的杰基尔,最后杰基尔博士一命呜呼了。
科学知识在满足杰基尔欲望的同时也使他逐渐异化。为了做科学实验,他离群索居,成天一个人关在实验室里,而实验室的环境也是很恶劣的,“房间没有开窗,光线昏暗……实验用品胡乱地放满了桌面,大大小小的箱子堆放在地上,而装瓶子时用的麦秆更是到处都有,那圆圆的房顶已经有些模糊了,但仍然透进了一些微弱的光线……透过那扇铁栏极脏的窗子,可以看见房子外面的空地,由于那沉重的雾气都下到了屋子里面,所以炉子里闪着火光……”[1](P23)由此可见,杰基尔博士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做实验,把自己变成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海德,为的就是能以此掩人耳目,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着实让人感到实在不值。众所周知,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其生活的环境,环境的构成也离不开人,环境对人的性格、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呆久了,内心会变得扭曲不正常,而杰基尔博士长期吃住在恶劣的环境里,这对他的身心百害而无一利,加之他本来的企图就不端正,从而加剧了他的异化,最终沦为了科学的牺牲品。
五、结语
杰基尔博士利用手中掌握的科学知识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结果使自己走向毁灭。他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尤其对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员来说更是警钟长鸣。作为科学家和研究员,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端正的科学态度,不应该从个人的私利或私欲出发,更不能把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到不正当的事情当中去为自己谋利,否则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注释:
[1]杨冬译,史蒂文森:《化身博士》,沈阳:沈阳出版社,1999年版。
[2]Maixner,Paul:Robert Louis Stevenson:The Critical Heritage,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81.
[3]Daiches,David:Stevenson and the Art of Fiction,New York:n. p.,1955.
[4]Saposnik,Irving S:Robert Louis Stevenson,Boston:Twayne,1974.
[5]Miyoshi,Maso:The Divided Self:A Perspective on the Literature of the Victorians,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69.
[6]Tymms,Ralph:Doubles in Literary Psychology,Harry M. Geduld.ed:The Definitive Dr. Jekyll and Mr. Hyde Companion,New York:Garland,1983.
[7]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8]Carson,Rachel:Of Man and the Stream of Time,Carol B.Cartner.ed:Rachel Carson,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1983.
[9]王诺:《外国文学——人学蕴含的发掘与寻思》,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杜丽燕译,戈伊科奇:《人道主义问题》,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1]吴国盛等译,麦茜特:《自然之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2]Willey,Basil:The Eighteenth Century Background:Studies on the Idea of Nature in the Thought of the Period,Chatto and Windus,1940.
[13]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1]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张运恺 河南洛阳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4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