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的高标,改革的祭品

2016-05-30宋玉玺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怀王楚怀王旗人

宋玉玺

屈原的形象,无疑是很复杂的:他是杰出的诗人,后代文人的精神标杆;同时又是楚国失败的改革的牺牲品。他怀着绝望投汨罗江自杀,断绝了楚国的最后希望,为后人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作为后人,我们有必要探求他的改革悲剧,以供参考。

屈原改革失败,有以下因素:(1)性格因素。屈原特立独行,不屑与小人为伍,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嘲讽。“燕雀乌鹊,巢堂坛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字里行间充满鄙夷与愤怒。面对群小,他高声宣布“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反复出现,他投江而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抗议。作为诗人,他的作为无疑是令人敬仰的,但作为政治家却不行。改革政治,必然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他们必然拼死反抗,这从上官大夫与子兰的反击中可以看出。这些人目光短浅,没有道德底线,能坏大事,作为改革者,应首先最大限度减少他们的阻力,使他们最少保持中立而不是走向对抗,甚至必要时做出一定妥协。屈原对此不会不清楚,但是他的嫉恶如仇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毫不妥协,因此对抗不可避免,他的改革也因此面临失败。(2)国君的摇摆。楚怀王并非明主,他善恶不分,听信谗言,最终走上了不归路。但是,再糊涂的君主,也想有一番作为,更何况楚国带甲百万,地方万里。因此,楚怀王开始是支持改革的,这从屈原“入则与王图以国事,出则应对诸侯”“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可以看出。但是后来怀王疏远了屈原,为什么?合理的解释恐怕是朝堂上一片反对声,怀王缺乏秦孝公的精明和魄力,在改革前景和政局稳定方面选择了前者,因为毕竟改革充满不确定性,稳定才对当前有利。面对怀王的摇摆,屈原很愤怒,“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但是无可奈何。屈原的错误在于,他是一只虎,却选择了一只懦弱的羊做君主,又不能像李斯等人那样另选明主,因此悲剧也就不可避免。(3)基层支持的缺乏。屈原在《离骚》中写道:“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这就说明,底层对改革了解不多,更谈不上支持。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更重要的是,要让下层看到利益与前景,从而倒逼改革。从文献来看,屈原在这方面有些操之过急,他太希望楚国强大了。迅速改革,强大楚国,心情可以理解,对国家却并无好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

再说远一点,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改革,很有必要。知识分子包括上层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变法很快失败,为什么?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阻挠破坏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改革的激进也是因素之一。改革科举,使读书人失去晋升之路;修筑铁路,使得小商贩失去生活来源;裁撤官员,使利益既得者利益受损;旗人自谋生路,让旗人群起反对。相当一部分人走向了改革的对立面,改革者成了孤家寡人。终于改革以悲剧落下帷幕,只留下了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壮呐喊。时隔两千年,结局惊人相似,令人深思。

我们正处于改革时期,上至国家,下至单位,都需要与时俱进,屈原的悲剧能否为我们提供借鉴呢?

★作者单位:河北河间市一中。

猜你喜欢

怀王楚怀王旗人
楚怀王贪小失大
钱人寿
楚怀王逻辑很混乱
“剪碎”与“凑成”
《九章·思美人》新探
满族八旗被革命
清代东北驻防官兵装备与操演枪械状况考
端午节
晚清东北旗人的婚姻与死亡风险关系探析
论楚怀王的两大失误
——楚王评传系列之楚怀王研究